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27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童乩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生根於臺灣民間信仰的職業之一,功能近似於靈媒,常見於廟宇與進香活動。目錄1 稱呼2 功能3 養成4 參考書目 稱呼「童乩」是近代閩南語的口語詞彙,讀作dang-gi。有人推測此名稱是來自南亞語系的越語,在傳統的漢籍文獻中,幾乎找不到「童乩」這個詞,即使是臺灣習稱的「乩童」二字,也要等到19世紀下半葉才見於文獻。然而,這並不代表在這之前就沒有「童乩」存在,傳統的知識份子多以「巫」或「巫覡」來稱呼他們。(註1) 功能「童乩」被視為神明的代言人,當民眾遭遇災厄病痛,便常常求助於童乩,希望獲得神明指點。問神者在燒香說明來由後,便...
自閉症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經常複述某些語句的片段、單音調等。他們對語言理解及非語言溝通會有不同程度的困難。此外,部分兒童更欠缺口語溝通的能力。重複性及局限性的行為模式在日常生活中,患者會堅持某些行事方式和程序,拒絕改變習慣和常規,並且不斷重複一些動作,例如前後擺動身體、搖晃頭部、室內繞圈等。他們的興趣狹窄,可能會極度專注於某些物件,或對物件的某些部分或某些特定形狀的物體特別感興趣,例如車輪等。 自閉症相關特徵患有自閉症的兒童也可能有下列相關的特徵:特殊的感知模式在感官反應方面,患者會有過敏或過弱的表現。例如他們對某些聲音、顏色、食物或光線,會產生...
語文知識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語文知識(verbal information)語文知識(verbal information)是指藉由口語或文字所表達的知識。在學校中的教學,一向是以語文知識為主的;師生間知識的傳授靠語文,學生必須獲得相當的語文知識,才能成功的接受教育。按學習方式的簡繁程度,學生在校必須學習者,有以下三類語文知識(Gagné, 1985):1.單字與詞的基礎知識學生最初學習的基礎語文知識,是一些個別的單字或是由單字組合而成的詞。此等基礎語言知識的學習,一般是經由兩種方式:其一是配對聯想學習(或對偶聯合學習)(paired-associ...
學習障礙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患者所寫的字體極難辨認,字體異常傾斜、寫字順序、方向錯誤,又或數字/文字反轉。有些患者的閱讀能力、口語表達沒有問題,只是書寫有困難,有時花很多時間、力氣也寫不完一段文字,即使純粹抄寫(「搬字過紙」)也出現問題。 色盲 失明 失聰及弱聽 參考資料 文家安,(2004年),“EPC5013C Effective Teaching for Pupils with Learning Difficulties”第一課講義,香港教育學院。教育署心理輔導服務組,(2000年),幫助有特殊學習困難的學童,香港教育統籌局 Lerner,...
無乃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表示推測的語氣,相當於口語的莫非、只怕。《論語.季氏》:「求,無乃爾是過與!」漢.文帝〈議佐百姓詔〉:「無乃百姓之從事於末以害農者蕃,為酒醪以靡穀者多,六畜之食焉者眾與?細大之義,吾未能得其中。」也作「毋乃」。
慣用語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固定語的一種。口語中習慣的用語,形似成語,但沒有典故來源,如「紅花綠葉」、「藍天白雲」、「身強力壯」、「勾肩搭背」等。
社會技巧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會接納的行為型態,也是個人與他人維持正向人際關係的條件,在情境中獲得社會增強的結果。是學習來的,包括口語與非口語的行為;增強社會增強的機會,受年齡、性別的因素與個人因素影響,對於行為表現缺陷/過多都要介入。 社會技巧教導引起動機:用故事或玩偶引出興趣教導新技巧:示範、情境演練、回饋、修正演練練習與類化:自我管理方式訓練情境:個別或團體方式 情緒智能要點人人皆有情緒智能情緒智能是可教導學習,須配合其他能力表現方式不一,有些人能兼顧知己知彼的表現 社會...
置若勿聞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猶「置若罔聞」。見「置若罔聞」條。01.清.陳確〈雒蜀論〉:「子瞻憤中訕詆,不為無過,然是口語之傷,非有不解之仇,置若勿聞可也。」
天使症候群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子或固定用具在面對低張力或抖動程度高的孩子是需要的。語言治療也是必須接受的療育,主要方向則是在促進非口語的溝通。協助的工具如溝通板與圖片適用於早期的介入。 極度活動與過度運動的AS病童需要特教老師的介入,有時會需要「抓牢」他們的過度運動行為。教室的設計以結構化的情境要較為理想。不斷且一致的行為矯正能訓練他們的生活自理能力(如如廁與飲食、穿衣等)。 
學習障礙兒童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其鑑定如下:1.智力正常或正常程度以上等。2.個人內在能力有顯著差異者。3.注意、記憶、聽覺理解、口語表達、基本閱讀技巧、閱讀理解、書寫、數學運算、推理或知覺動作協調等任一能力表現有顯著困難。 二、認定標準 一般在認定一個學生是否有學習障礙時,通常採用下列三個標準:(一) 差距性指潛能和成就有差距。潛能最具代表的是智力,成就最具代表的是學業成績。(二) 排他性即前述定義中所指「......非因感官、智能、情緒等障礙因素或文化刺激不足、教學不當等環境因素所直接造成」,以上因素排除之,包括視覺障礙、聽覺障礙、智能障礙、情緒...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