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726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187.4948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布魯姆(B._Bloom)的認知領域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解出來,重新加以組合,並釐清之間的關係。綜合是能將知識訊息的某些要素重新安排或合併為有組織的整體,或呈現其間的關係。評鑑是要依照某規準對知識訊息做評價或比較。
示現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考資料3 關鍵字 種類 追述的示現所謂追述的示現,是指在語文中,將以往的事情描述得彷彿仍然在眼前一樣呈現的修辭技巧。(註二)如:1. 唐‧白居易<與元微之書>:「僕去年秋始遊廬山,到東、西二林間香鑪峰下,見雲水泉石,勝絕第一,愛不能割,因置草堂。前有喬松十數株,修竹十餘竿;青蘿為牆垣,白石為橋道;流水周於舍下,飛泉落於簷間;紅榴白蓮,羅生池砌;大抵若是,不能殫記。」2. 宋‧蘇軾<念奴嬌-赤壁懷古>:「遙想公瑾當年,小喬初嫁了,雄姿英發,羽扇綸巾,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 預言的示現指在語文中,將未來的事情描繪得宛如已經...
初始效應和新近效應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初始效應和新近效應目錄1 前言2 舉例3 關鍵字4 參考書目 前言教育心理學中最古老的發現之一就是,讓人們學習字彙列表之後,立即加以測量並且統計結果的成效,結果常會發現,列表中的前幾個和後幾個單字都記得比較好,而列表中間的單字就記得比較差。最先呈現的項目比中間項目記得好的傾向稱為初始效應;而最後呈現的項目比中間項目記得好的傾向稱為新近效應。為什麼會有初始效應呢?最普遍的解釋是:我們對最先呈...
青春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春天。因春天草木繁茂呈現青綠色,故稱為「青春」。《楚辭.屈原.大招》:「青春受謝,白日昭只。」《文選.江淹.雜體詩.謝法曹》:「幸及風雪霽,青春滿江皋。」
合作學習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s/did/5362 七、教學活動設計(學習單及形成性評量)請見本文最後的附錄一。 八、形成性評量已呈現於學單中的「階段小測驗」。 九、總結性評量請見本文最後的附錄二(參考康軒版題庫的題目)。 肆、參考資料康軒文教事業(2006):2-5電磁感應。國中自然與生活科技(三下),頁37-40。張靜儀(1995):自然科探究教學法。屏師科學教育,1期,頁36-45。
行為主義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rsal)  觀察、模仿可以說是最簡單的學習方式,咨詢師的示範、或是典範人物的演出、甚至是利用錄像帶呈現的方式,讓當事人可觀察、依循,並可以慢慢學會一些渴望的行為。而“預演”則是咨詢師在當事人將在咨詢情境中所學的技巧知識運用於實際的生活之前,可以讓當事人與咨詢師在治療時間先作一些練習,使當事人熟悉即將使用的技巧,預防可能出現的問題與解決之道,以減少當事人在接觸實際世界及真正行動時的失敗機會。  6、代幣制(token system)  “代幣制”是學校系統很喜歡運用的行為主義的技巧之一,像“乖寶寶”貼紙,同學們集滿多少張...
流露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相似詞:表露、透露、吐露、顯露、呈現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剖學解釋,一般東方人的胃袋容量,男性是一點四公升,女性是一點二公升。如果吃下上述容量的食物,胃袋就會呈現飽滿狀態。但胃袋是具伸縮性的,硬吃的話是可以再塞下一倍的容量,但是胃袋塞的越滿,消化活動就會減緩,食物還來不及消化就被送進腸子裡導致消化不良。所以注意自己的食量,別給自己的身體太多負擔。<註3> 關鍵字中文關鍵字:胃英文關鍵字:stomach  參考書目註1:你的臉皮有多厚,人體數字小百科176及182頁,日本雜學研究會著,張佳雯譯,先覺出版2006年。註2:圖解不可思議的人體構造20頁,阪井建雄著,陳蒼杰...
啟發式教學法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組織、轉換,使學生超越現象,再重新組織知識,以得到新的領悟。發現即是解決問題的過程,不直接將學習內容呈現給學生,而由學生通過一系列的發現行為,如轉換、組織、領悟等等,來發現、獲得學習內容的過程。啟發式教學法的價值在讓學習者自己發現知識與個人的意義,這樣的學習才對個人有意義。且這樣的教學法較能引起學習者的內在動機與自信心,能夠培養出主動探究的學習者。啟發是教學法亦有助學生直覺思維的發展。目錄1 由來2 解釋3 分類3.1 海爾巴特的-四段教學法3.1.1 明瞭:3.1.2 聯合:3.1.3 系統:3.1.4 方法:3.2 ...
發現式教學法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的活動歷程,而非只是被動地承受前人研究的結果。(林怡綺,2007) 教學歷程教師建構適宜的教學情境。呈現教學主題。引導發現的方法或活動。學生提出假設。小組討論或探究活動。發現原理原則。回饋、討論或驗證。 教學原則必須選擇適當的使用時機。在輕鬆自由的氣氛下進行。安排適當的教學情境,使學生易於「發現」知識。提出特定問題(如具爭議性的問題)供學生討論。討論方式不拘,若時間充裕可分組討論,並讓其報告發現結果,且將結論寫在黑板上加以評論;若時間有限則可運用全班討論的方式。教師可指導學生解決問題的技巧。應鼓勵學生自己探索及解決問題。...
貓頭鷹博士
你喜歡貓頭鷹博士嗎

針對貓頭鷹博士的服務你會給幾顆星呢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