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資料庫查詢時間:613.6876 ms
共 242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排序方式:
關鍵字 |
搜尋次數 |
關聯性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全軍覆沒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07.《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八三回:「打了敗仗,還能保全士卒,不失軍火,總沒甚大處分;較之全軍覆沒,總好得多。」
|
剛強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剛烈強勁。《荀子.修身》:「血氣剛強,則柔之以調和。」《三國演義》第一四回:「你守不得此城:你一者酒後剛強,鞭撻士卒;二者作事輕易,不從人諫。吾不放心。」
|
卹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3.撫慰、憐惜。如:「撫卹」、「憐孤卹寡」。《詩經.唐風.羔裘.序》:「不卹其民也。」《漢書.卷三十一.陳勝項籍傳》:「今不卹士卒而徇私,非社稷之臣也。」
|
疲乏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疲勞困乏。《三國志.卷一.魏書.武帝紀》:「公與紹相拒連月,雖比戰斬將,然眾少糧盡,士卒疲乏。」《三國演義》第一一五回:「魏兵千里運糧,經涉山嶺,自然疲乏。」
|
慾令智昏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利令智昏」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戰國時秦昭襄王四十五年,秦占領韓的野王,阻絕了上黨通往韓首都的道路,上黨守吏馮亭和人民商量,決定歸附趙。得到消息的趙平原君,認為平白獲得一郡沒什麼不好,於是趙接收上黨成為屬地。但這一來激怒了秦,轉而攻打趙。秦將白起在長平大敗趙軍,阬殺趙投降士卒四十餘萬,國都邯鄲幾乎不保。太史公司馬遷在《史記.平原君虞卿傳》文後,以這段歷史事件來評論平原君,說:「平原君是個文采風流的公子,但眼光短淺,不能看透整個局面。」因為貪圖上黨,使得趙幾乎亡國,就像俗話說的:「利令智昏。」從司馬遷已引用這句俗語來看,「利令智昏」一語的起源相當早,就是用來形容受利慾迷惑,使得理智昏...
|
仁愛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仁厚慈愛。《淮南子.脩務》:「堯立孝慈仁愛,使民如子弟。」《史記.卷一○一.袁盎鼂錯傳》:「仁愛士卒,士卒皆爭為死。」
|
眾多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很多。《史記.卷七六.平原君虞卿傳》:「豈其士卒眾多哉,誠能據其勢而奮其威。」
|
行伍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軍隊的行列,古代以五人為伍,二十五人為行。亦泛稱軍隊。《史記.卷八二.田單列傳》:「田單知士卒之可用,乃身操版插,與士卒分功,妻妾編於行伍之閒,盡散飲食饗士。」漢.賈誼〈過秦論〉:「躡足行伍之閒,俛起阡陌之中。」
|
如臨大敵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好像面對強大的敵人一樣。比喻戒備森嚴或將事情看得很嚴重。《舊唐書.卷一七八.鄭畋傳》:「畋還鎮,蒐乘補卒,繕修戎仗,濬飾城壘。盡出家財以散士卒。晝夜如臨大敵。」《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五八回:「到了撫院,又碰了止轅,衙門裡劄了許多兵,如臨大敵。」
|
怛羅斯之役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領胡漢軍三萬人,討伐阿拉伯軍,在怛羅斯大戰五日,中因為葛羅祿軍和阿拉伯軍相呼應,夾擊唐軍。唐軍大敗,士卒傷亡殆盡,生還者僅有數千人。但唐氏對此役並不十分在意,高仙芝也未受到懲罰。此後,阿拉伯人取代波斯,從海路與中國進行貿易。大堂世界帝國於太宗、高宗時期形成,但從高宗末年漸出現破綻,安史之亂後更可以說是趨於崩潰。 關鍵字中文關鍵字:唐高宗、阿拉伯帝國英文關鍵字:Emperor Gaozong of Tang、Caliphate 出處李永熾/著。中國全集2歷史中國,1982年出版,頁142。錦繡出版社有限公司。
|
曾經查過此詞彙的人也經常查詢以下字詞:
|
貓頭鷹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