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656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109.3777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一對鳴器,包含共鳴室、發音筋和鼓膜。所以在雄蟬求偶時,發音筋就會開始伸縮,每分鐘振動鼓膜約100次,好像打鼓一樣;而共鳴室就很像擴音機,把鼓膜振動的聲音擴大得更響、更亮,傳得更遠。(註2)2. 蟬的體型在昆蟲中算是大型的,在台灣最小型的草蟬也有一公分以上的體長。台灣常見的蟬有熊蟬(屬於大型蟬)、薄翅蟬(長約3公分)、草蟬等。(註1)3. 蟬的若蟲和成蟲很像,都是屬於不完全變態的昆蟲,但也都經過蛻皮、羽化的過程。蟬的一生包含卵、若蟲和成蟲三個階段。(註2) 蟬蜕蟬蜕的形狀因種類而異,雖然蟬蜕是沒有生命的物質,但採集時還是要...
行屍走肉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刻苦地習文寫字,在艱苦的環境下苦讀而有所成就。他在臨終時告誡門徒說:「一個人如果好學,就算死了,也好像還活著一樣。不學習的人,即使他還活著,卻只是個會走動而沒有魂魄的軀殼一樣,徒具形骸而無所作為的人。」後來「行屍走肉」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來比喻徒具形骸,毫無生氣,庸碌無為的人。
充耳不聞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不明確、太簡略,鄭氏便加以補充發揮,或者提出自己的見解。為了不和《毛傳》原有注文相混,便稱為「箋」,好像今天人讀書有自己意見時,寫在一張紙條黏在書上的「箋識」。《詩經.邶風.旄丘》這篇詩是在抗議衛國君臣對避難來衛的黎國君民不理不睬。鄭玄對這裡「叔兮伯兮,褎如充耳」的解說較為清楚,大意是說:「叔、伯這些衛國君臣,穿得很華麗,顯出一股高高在上傲人的氣勢,但是對於黎國君民呼救的聲音,卻裝作沒聽見。」「充耳」在此有兩層意思,它本來可以指冠冕垂於耳旁的玉飾,在此又可以指聲音進入了耳朵(,卻不聞不問)。後來就從這裡演變成「充耳不聞」這句成語,用來形容塞住耳朵,裝作沒聽見。亦用來形容拒絕或不願聽取別人意見。
胸無點墨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王勃,唐代詩人,字子安,絳州龍門人。與楊炯、盧照鄰、駱賓王以詩文齊名,並稱「王楊盧駱」,亦稱「初唐四傑」。據說他在寫文章前,不先構思,只是先磨幾升墨水,一下子把它們喝個精光,然後拉起被子呼呼大睡。睡醒後,拿起筆來就開始寫,不一會兒就能寫出一篇文情並茂的好文章。當時的人都說,他肚子裡好像有寫好的文章,隨時可以拿出來。後來從反面立義,稱不能寫好文章、缺少文才的人為「胸中無墨」。如唐代杜佑《通典》所說的:「俚俗謂不能文者為胸中無墨。」亦轉而演變成「胸無點墨」這句成語,比喻人毫無學識。
若有所思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發愣不語,好像在想些什麼似的。如:「一到晚上,他總愛趴在窗前,凝望天空,一副若有所思的樣子。」
慷慨解囊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離去的念頭。 「解囊」則見於《聊齋志異.卷四.鬼作筵》。內容大意是說:杜秀才發覺病中的妻子,在恍惚中好像和人說話,並且喊他「兒子」,原來是已過世的父親之魂,附在妻子身上。原來是有四個人要來捉拿杜秀才妻子的魂魄,經老父百般懇求,並解囊拿出銀兩來賄賂,這四個人才答應放人。等妻子醒來,探問之下,所言和其父相同。後來這兩個詞語被合用成「慷慨解囊」,用來指輕財仗義,毫不吝嗇地捐助錢財給人。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好像。如:「似乎」、「似有不同」。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品藻》:「論王霸之餘策,覽倚伏之要害,吾似有一日之長。」
熟能生巧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01.《九尾龜》第一一六回:「你想他們那班部辦,從小兒不做別的事情,只捧著這些例案,當他四書五經一般,死命的揣摩簡練,還有父兄在那裡細細的教他,自然的熟能生巧,好像是他們的看家本事一般。」
如膠似漆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麼就算是原本親密的人,也會變得疏遠。誠實的人相交,情誼就像膠與漆緊密接合那樣地堅固;虛偽的人相交,就好像薄冰見到太陽一樣,情誼很快就會消失。身為一個君子,豈能不留意呢?」後來「如膠似漆」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比喻感情的堅固或親密。
仁者樂山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仁德之人安於義理,厚重不遷,好像山一樣,所以喜歡山。語出《論語.雍也》:「子曰:『知者樂水,仁者樂山。』」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