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407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251.2551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一瀉千里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望江南,千里碧山對」來形容他與從弟二人分處兩地,雖僅一江之隔,卻彷彿有千里相對之遙。正因長江自穿過三後,即一路宣瀉而下,詩人用「長川豁中流,千里瀉吳會」來形容滾滾長江,暢行無阻地奔流千里到東海,所以詩人眼前的形單影隻,藉滔滔而下的東逝水實景,發抒因山川的阻隔而「知音不易得」的無奈與感慨。這首詩中的「千里瀉吳會」詩句,就被認為是「一瀉千里」的典故來源。後來「一瀉千里」用來形容水奔流直下,通暢快速;亦用來比喻文筆流暢,氣勢奔放。後世也有用「一瀉千里」比喻行情快速地下降。
顧此失彼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參考詞語︰守此失彼注音︰ㄕㄡˇ ㄘˇ ㄕ ㄅ|ˇ漢語拼音︰shǒu cǐ shī bǐ釋義︰即「顧此失彼」。見「顧此失彼」條。 01.《隋書.卷五七.薛道衡列傳》:「西自巫,東至滄海,分之則勢懸而力弱,聚之則守此而失彼。」(源) 參考詞語︰得此失彼注音︰ㄉㄜˊ ㄘˇ ㄕ ㄅ|ˇ漢語拼音︰dé cǐ shī bǐ釋義︰得到這個,失掉那個。見「顧此失彼」條。 01.宋.釋道潛〈送琳上人還杭〉詩:「師門祖席在在有,得此失彼良自嘲。」
淙淙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擬聲詞。形容流水聲。唐.白居易〈新樂府.草堂前開一池養魚種荷日有幽趣〉詩:「淙淙三水,浩浩萬頃陂。」《聊齋志異.卷一.王成》:「不意淙淙徹暮,簷雨如繩。」
膠柱鼓瑟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將瑟的弦柱黏住,鼓瑟時就不能調節音調的高低。語本《史記.卷八一.廉頗藺相如傳》:「王以名使括,若膠柱而鼓瑟耳。括徒能讀其父書傳,不知合變也。」比喻頑固而不知變通。《警世通言.卷三.王安石三難蘇學士》:「荊公膠柱鼓瑟,三相連,一般樣水,何必定要中?」也作「膠柱調瑟」。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風吹。《說文解字.風部》:「颺,風所飛揚也。」唐.許渾〈送客歸中〉詩:「江風颺帆急,山月下樓遲。」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招之使來。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方正》:「慮諸公不奉詔,於是先喚周侯、丞相入。」唐.杜甫〈愁〉詩:「江草日日喚愁生,巫冷冷非世情。」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量詞。計算包裹或裝上封套物件的單位。如:「一封信」。唐.高適〈送李少府貶中王少府貶長沙〉詩:「巫啼猿數行淚,衡陽歸雁幾封書。」《紅樓夢》第二回:「至次日早有雨村遣人送了兩封銀子……答謝甄家娘子。」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遍。明.徐弘祖《徐霞客遊記.卷一○上.滇遊日記十二》:「山雨忽來,傾盆倒,浹地交流。」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不同種類的佩玉加上串珠所組成的「組珮玉」。考古發掘的東周貴族墓經常有大批組珮玉出土,重要的幾個有三門虢國墓、洛陽金村周木、曲阜魯墓等等。兩漢時期,此風仍未見衰微。組珮玉的前身可以追溯到遠古的原始裝飾,如舊石器晚期的山頂洞人穿綴獸牙魚骨當作頸飾耳飾,新石器時代琢磨玉石骨牙蚌料。殷商西周時期,玉在各種材料中的配飾佔了非常顯著的地位,這時的佩玉一般色調比較簡單,樣式也比較平素。東周時期在玉德思想的支配下,組玉珮廣泛流行,少則一璧一環,多者除了璧環璜瓏之外還會搭配瑪瑙、水晶、玻璃、雞血石等等。根據考古發現,最晚在春秋初期的時候...
蛛絲馬跡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峰止一二,方岡之下如驅羊。方岡或為四角帳,帳中出帶微飛揚,飛揚要得穿帳去,帳上兩角隨身張。枝葉不多關少,卻有護衛隨身防。帶旗帶節來擁護,旌節之峰多是雙,更有刀劍同護送。刀劍送後前圓岡,離宗斷處多失脈。拋梭馬跡蛛絲長,梭中自有絲不斷。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