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426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386.3985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密度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目錄1 密度(density)1.1 相對密度(註1)1.2 關鍵字1.3 參考書目 密度(density)我們平常說的「輕重」,可以用來表示「在整體中的質量」或是「物體體積的質量」這兩個意思。例如說到物體的沉浮都知道重的東西下沉,輕的東西上浮,這時候說的輕重,指的是物體體積的質量,物體的體積1立方公分的質量就叫做密度。(註1)1. 指物體質量與體積的比值。密度的單位是公克/每立方公分。例如當金屬的飛機模型比軟木製的相同模型重,這是因為金屬的密度比軟木大。雖然這兩種模型體積相等,但是金屬原子的質量比軟木的原子大。金屬飛機...
各自為政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比喻各依自己的主張行事,不顧整體的配合協調。典出《左傳.宣公二年》。[例]行政單位若各自為政,無法相互協調,將導致民眾無所適從。
洗心革面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近義:改過遷善,脫胎換骨,痛改前非反義:文過飾非,依然如故,怙惡不悛辨似: 「洗心革面」及「脫胎換骨」都有澈底改變的意思。 「洗心革面」側重於人能摒除惡習;「脫胎換骨」側重於人或物整體的改變。 洗心革面 脫胎換骨 辨似例句 ○ ㄨ 經過這次教訓,他決定~,不再沉迷於賭博。 ㄨ ○ 透過藝術家的巧手妙思,讓這些垃圾~,變成一件件令人愛不釋手的藝術品。
現實治療理論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掙扎與衝突。另一方面,有此社群接受的教育薰陶並不鼓勵透露個人的欲望需求,需求並非以個人為單位,而是以整體社會群族為單位,因此在探求個人基本生理及心理需求時,會未能明確表述他們的需要。
細胞骨架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螺旋狀的運行的。此外在植物花粉管的形成過程中,微絲體也具有囊胞導引的功能。 中間絲中間絲主要提供細胞整體的支撐作用,通常圍繞細胞核呈網狀分布。其直徑約為10nm,由角蛋白(keratin)組成,亦有α與β兩種形式。 參考資料蔡淑華,《植物解剖學》,國立編譯館,民國62年5月。易希道,《植物生理學》國立編譯館,民國55年4月。William G. Hopkins, Norman P.A. Huner, 編譯者 徐善德、廖玉婉《植物生理學》 偉明圖書有限公司,2006.5柯勇,《植物生理學》 藝軒圖書文具有限公司,2004....
化整為零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整體化分為許多零碎部分。如:「由於時間有限,只好化整為零,將工作分成幾個部分完成。」
核心課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學生專心(concentration)。所謂專心就是指對於某些事物集中注意力,才能觀察到事務各部份及整體。後來教育學者就把赫氏這種論點應用到課程設計上,就成為以一種或幾種科目為課程的核心。1933年開始到1941年截止,美國的進步教育協會(Progessive Education Association)共進行了八年研究,設法將核心課程用於中學,獲得當時教育界的重視。 核心課程的興起1. 傳統分科教材造成學生片段學習,無法獲得完整的概念,課程改革者乃主張科目教材必須統一於某一核心組織,經過科目教材彼此間的關聯性,才能讓學...
郊區化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入高於中心都市居民,有色人種和新移民大都集中在中心都市。中心都市雖仍有少數地帶是極為高級的住宅區,但整體而言,越是有經濟能力的居民,月是以郊區作為選擇的依歸,而中心都市被認為是不適合居住品質不佳的住宅區。 郊區的發展導致產業隨之分散化最初是一些不適合大型都市的製造業向外發展,後來則是散處在郊區的購物城與眾多的三級產業。(註2) 參考書目註1: 嚴敏蕙著,《臺北都會郊區化與郊區性之研究》,出版日期:1996 。註2: 王振寰.瞿海源主編,《社會學與台灣社會》(臺北:巨流,2009三版)。
多元智力理論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目錄1 概論2 研究方法3 結論4 關鍵字5 參考資料 概論Howard Gardner所提出的多元智能理論(theory of multiple intelligences)包含了八種能明顯區隔且相對獨立的智能,每一種智能都是獨立運作的系統,然而不同系統間也會彼此互動而影響整體的智能表現。1. 語文智能:用來閱讀小說、撰寫文章或詩詞、有條理的說話、以及理解話語的能力。2. 數學邏輯智能:用來解決數學和計算問題、平衡收支、進行數理邏輯證明的能力。3. 空間智能:用來行走、駕駛、閱讀地圖及整理空間的能力。4. 音樂智能:用...
紮根理論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文獻比較:導出的理論與既存的文獻作比較(如果推導出來的理論和文獻有些衝突,這樣比較修正,有助於提升整體研究構想的改進,進而提升內在效度;若是和文獻符合,這樣的比較則也助於研究發現普遍化的推論,而提高研究的外在效度。)  但Conard(1978)和Lichtman(2010)在文獻探討的步驟則有不同看法,其認為文獻會影響研究者個人的主觀意識,所以並不建議在一開始就閱讀文獻。 關鍵字中文:紮根理論、編碼、質性研究英文:Grounded theory 參考文獻Pandit, N. R. (1996). The Creati...
我是貓頭鷹博士,
有問題可以問我喔!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