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426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從整體中去掉一部分。如:「減少」、「削減」。《文選.宋玉.登徒子好色賦》:「東家之子,增之一分則太長,減之一分則太短。」
認知理論取向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轉移1.從可觀察的行為轉移至經過組織的內在呈現。2.從自上而下、部分到部分的認知,移自下而上、部分到整體的視野,是一個全面的機制(holistic mechanism)。3.自具體轉變為抽象。整體、基模、知識均是抽象的性質,因此認知是抽象的過程,並非始自具體。4.認知是「建構/再建構」,而非「發現/提取」的過程,也就是說認知是人們過與外在世界的互動,主動的對知識創造與在創造。5.「心智」的功能有如動態、具移動性質的電腦,而非靜態、零件組合的裝配線。...
學生次級文化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目錄1 學生次級文化1.1 學生次級文化的形成1.2 學生次級文化的特質1.3 中英文關鍵字1.4 參考資料 學生次級文化  學生次級文化是學校文化的一部分,是個人與團體交互作用的結果,也是構成學校潛在課程的重要內容。學校文化會影響學生的自我觀念、態度和表現、教師對學生的期望、以及學校整體的學習規範和學業成就。學生次級文化的研究,通常並不包括小學生次級文化,因為小學生行為習慣與價值觀念的形成,大體上是遵從成人(父母或老師)的要求與期望,在模仿與認同成人的規範中進行學習活動(接受社會化)。所以兒童時期的次級文化事實上是依附...
學習條件論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3.為學習者安排具支持性的外在學習條件。蓋聶揉合訊息處理理論於其學習條件論所提出的教學理論,極注重整體有系統的教學設計,包括分析所預期的學習結果、相對應的行為目標、學習者內外條件,和學習結果評量等,每一步驟均緊密銜接、互相呼應。因為蓋聶的理論綜合考慮了各家有效教學的實證研究結果,兼顧理論與實際,為有關學習性質的研究發現提供了一個統合的架構,更為訊息處理論所主張的概念提供了教學實踐的基礎,廣為提倡電腦輔助教學、系統化教學設計、及能力本位教育的學者所重視和採用。 關鍵字中文關鍵字:學習條件論英文關鍵字:Learning c...
黎溫(K._Lewin)的場地理論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黎溫以完形心理學的理念為基礎,發表場地論(field theory),此理論是用來解釋人的行為與周圍環境之間的交互關係。黎溫認為人類的行為表現是由整體環境中的各種可意識到的因素所決定,包括飢餓感、過往事件、某個情境或者是某個人等,凡是所有在環境可意識到的因素,都會與個體產生交互作用,進而影響個體的行為表現。根據黎溫的說法,人類的一切行為,無一不受別人的影響,同時,我們個人的一切言行舉止,也隨時隨地都會影響別人,這個關係是互動的。簡單來說,個體無時無刻不受到周圍整...
學校行政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功效。故學校行政也有其實施原則。(註二)1.專業化原則2.科學化原則3.學術化原則4.民主化原則5.整體化原則6.彈性化原則7.績效化原則 探討主題學校行政主要探討的方想有二個方面,主要從理論和實務兩方面說明: 理論方面一、學校行政的基本概念主要再探討學校行政的意義、功能及原則。二、學校行政的理論基礎理論引導實際,學校行政有了理論基礎,才不致使學校行政缺乏方向,所以學校行政的基礎,可以從哲學、社會學、心理學、管理學及法學等領域探討,俾供學校行政處理業務的準繩。三、學校行政的理論發展學校行政的理論發展比其他行政的理論發展相...
全景敞視主義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在」的毛細作用。其中生殖權力(biopower)指涉及對人口進行管理的能力,起源於國家權力的性質因為整體人口變遷而有所改變(人口變得數量龐大、健康、受教育以及訓練有素),而不只源於國家軍事力量的轉變。亦即將整體人有事做國家資產的概念,促使國家開始致力於管理與教化人口,增強人口的資產價值,並考量人口的總體福利。
布魯姆(B._Bloom)的認知領域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理等等分解出來,重新加以組合,並釐清之間的關係。綜合是能將知識訊息的某些要素重新安排或合併為有組織的整體,或呈現其間的關係。評鑑是要依照某規準對知識訊息做評價或比較。
媒體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傳播資料訊息的工具,包括電視、廣播、電影、報刊、電腦網路等的總稱。為英語media & medium的意譯。各媒體雖各有傳播技術與對象,但今日多視為一個整體。也作「媒介」。
共同學習法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rning),倡導建立二至六人的異質小組,小組成員彼此分享資源和互相幫助,考試成績採個別計算,當小組整體表現或是成員個別表現達到預設標準,即可獲得獎勵,但小組和小組之間的關係可以是競爭,也可以是合作,其形式由教師決定。其摘要說明如下:1.界定教學目標,依學生之程度水準,選擇適當之教學主題和作業內容。2.決定小組人數,依時間、學生之合作技巧、教材和其他因素來決定。小組人數多或可分享更多資源,然而互動也更複雜,也就更需具有團體歷練技巧;小組人數少則有更多討論時間提供參與。3.分派學生到各小組。4.安排學習空間,小組之空間安排...
我是貓頭鷹博士,
有問題可以問我喔!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