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資料庫查詢時間:93.7476 ms
共 491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排序方式:
關鍵字 |
搜尋次數 |
關聯性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倜儻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卓越豪邁,灑脫不受約束的樣子。《三國志.卷二一.魏書.王衛二劉傅傳.王粲》:「瑀子籍,才藻豔逸,而倜儻放蕩,行己寡欲,以莊周為模則。」《初刻拍案驚奇》卷一二:「本是儒家子弟,生來心性倜儻佻㒓,頑耍戲浪,不拘小節。」
|
針鋒相對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兩針尖鋒相互對立。比喻雙方的勢力、行為、言辭等尖銳的對立著,不相上下。《兒女英雄傳》第九回:「這十三妹,本是個玲瓏剔透的人,他那聰明,正合張金鳳針鋒相對。」
|
凋零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衰敗、衰落。[例]他家本是當地望族,但經過多年的人事變遷後已漸漸凋零。
|
七步成詩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三國魏文帝令其弟曹植七步中作詩,若無法完成,將處以重刑。曹植出口成章,在七步之內吟成詩篇:「煮豆持作羹,漉菽以為汁,萁在釜底然,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見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文學》。後用以形容運思敏捷,有才氣。如:「王先生才高八斗,七步成詩,真不愧是詩詞名家。」
|
心血來潮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仙,煩惱、嗔痴、愛慾三事永忘,其心如石,再不動搖;心血來潮者,心中忽動耳。」故知「心血來潮」這句成語本是用來形容修練成仙者,心思原無波動,但卻突然對人事有所感應與預知,但後來語義轉變,多被用來形容突然興起的念頭。
|
發乎情,止乎禮義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本是儒家對詩歌創作的文學批評觀念。語出《詩經.大序》:「故變風發乎情,止乎禮義。發乎情,民之性也;止乎禮義,先王之澤也。」後用以指男女交往應有的規律。如:「情侶約會最好能發乎情,止乎禮義,不要踰矩。」
|
同化與調適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形。 調適(accommodation)調適是指個體為了符合環境的要求,主動修改原有的基模。例如:原本是單手投籃,但因為單手出力會較無力且不容易命中籃框,所以主動改為雙手投籃,可增加力道並穩定球路以增加命中率。
|
一衣帶水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目錄1 出處2 解釋3 故事內容4 相似、相反詞4.1 同義詞4.2 反義詞5 例句 出處唐李延壽南史陳後主記:「豈可限一衣帶水不拯之乎?」語譯:怎麼可以被這麼一條細窄的水流所限,而不去拯救他們呢? 解釋形容兩地的距離很近。 故事內容無。 相似、相反詞 同義詞近在咫尺、一箭之地、步武之間 反義詞關山阻隔、天涯海角、天南地北 例句中國和日本是一衣帶水的鄰邦,自古關係即非常密切。
|
金玉其外,敗絮其內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金玉其外,敗絮其中」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金玉其外,敗絮其中」一語,在明代劉基〈賣柑者言〉文中,原本是指賣柑者所賣的柑,外表看起來像金玉般華美,剝開來內裡卻乾得像破棉絮。作者借由賣柑者說的話,諷刺當時官員不能替百姓謀福,讓百姓陷於水火之中,卻「坐高堂、騎大馬、醉醇醲而飫肥鮮者」,享盡富貴榮華,這種欺世盜名的行徑,和外表像金玉般華美,內裡卻盡是破棉絮的柑沒什麼兩樣。後來「金玉其外,敗絮其中」演變為成語,用來形容外表美好而內質破敗。
|
陰溝裡翻船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事情的演變出乎意料之外。如:「這件事原本是計劃好的,怎奈半路殺出個程咬金來,真是陰溝裡翻船!」
|
![]() |
貓頭鷹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