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21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393.9125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不達時務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不識時務」之典源,提供參考。 《後漢書.卷三六.鄭范陳賈張列傳.張霸》霸始到越,賊未解,郡界不寧,乃移書開購,明用信賞,賊遂束手歸附,不煩士卒之力。童謠曰:「棄我戟,捐我矛,盜賊盡,吏皆休。」視事三年,謂掾史曰:「太守起自孤生,致位郡守。蓋日中則移,月滿則虧。老氏有言:『知足不辱。』」遂上病。後徵1>,四遷2>為侍中3>。時皇后兄虎賁中郎將鄧騭,當朝貴盛,聞霸名行,欲與為交,霸逡巡不荅4>,眾人笑其不識時務。後當為五更,會疾卒,年七十。 〔注解〕 (1) 徵:徵召起用。 (2) 遷:晉升。 (3) 侍中:職官名。漢以為加官,分掌乘輿服物,侍於君王左右,與聞朝政,為皇帝親信重臣...
仰承鼻息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記載東漢末年,天下四分五裂,各州郡的首長擁兵自重,互相爭戰。在京師有董卓作亂,袁紹起兵討伐,有不少人歸附他。袁紹的根據地在渤海郡,附近的冀州刺使韓馥見袁紹的勢力漸長,害怕袁紹會來併吞,對他有所戒心,常縮減糧援,想以此削弱袁紹的兵力。後來,韓馥的屬下麴義造反,他出兵鎮壓失敗,袁紹想藉機和麴義結盟,共同對抗韓馥。但謀士逢紀卻勸他說:「要做大事,必須要有更多的資源。冀州地廣物豐,為首的韓馥生性怯懦、才能平庸,不如想辦法把它奪過來吧!」逢紀並建議袁紹鼓動北方的公孫瓚帶兵南下,韓馥一定嚇得手足無措,再派人去向他遊說,分析目前情勢對他不利,而袁紹有才幹,不如把冀州讓給他,既可保全性命,又可以得到讓賢的美名...
趨避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急速歸附或趕緊走避。《西遊記》第三十七回:「周《易》之書,極其玄妙,斷盡天下吉凶,使人知所趨避。」
差強意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差強人意」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吳漢是東漢初年的名將,他本來是一個亭長,後來歸附光武帝劉秀,隨著劉秀東征西討,建立了不少戰功。吳漢不但勇敢,而且十分忠心,每次出征,吳漢總是跟隨在劉秀身邊,只要劉秀沒有就寢,他就侍立一旁不肯休息。因此劉秀十分賞識他,先拜為偏將軍,後來又升為大將軍。有一次諸將們打了敗仗,垂頭喪氣,只有吳漢積極鼓勵眾人,並且整理兵械,為下一次的戰爭做好準備。劉秀得知這個情形,便稱讚吳漢,說:「吳將軍真遇是能夠振奮軍心啊!」後來「差強人意」被用來比喻雖然不夠好,但大體上還能讓人滿意。
不歸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不向往,不歸附。《文選.曹植.贈丁儀詩》:「朝雲不歸山,霖雨成川澤。」
姜維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人名。(西元202~264)字伯約,三國蜀漢天水冀縣(今甘肅省甘俗)人。本為魏將,後歸附蜀,為諸葛亮重用,任征西將軍。諸葛亮死後,繼領其軍。魏軍攻蜀,後主劉禪降魏,姜維被迫投降。後欲謀復國,事敗被亂軍所殺。
歸就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歸附依靠。《書經.皋陶謨》「予未有知思,曰:『贊贊襄哉!』」句下唐.孔穎達.正義:「大而言之,民所歸就,天命之為天子也。」
百步五十步之間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子說:「您既然明白這個道理,就不必奢望百姓會比鄰國多了。彼此都不管人民的死活,如何能期望更多的人民來歸附呢?」後來這個故事被濃縮成「五十步笑百步」,用來比喻自己和別人有同樣的缺點或錯誤,卻自以為是而譏笑別人。
力不副心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氣力,不能從心」。另外在《後漢書.卷八八.西域傳》,也提到東漢初年,漢光武帝復興漢室,西域各小國都來歸附,希望能得到保護,避免被他國併吞。但等了許久都沒看到漢室派兵過來,非常著急,鄯善國的國王就寫信給漢光武帝,說明漢帝國再不派兵前來,就只好去依附你們的敵人-匈奴了。漢帝鑒於國內局勢剛剛穩定下來,短期之內無法派兵到西域保護這些國家,於是便回覆說:「我們目前無法派兵前去,你們有歸附漢帝國的心,但力量上無法達到的話,就請你們自行去依附其他國家吧!」這些小國就只好去依附匈奴了。這裡的原文用的就是「力不從心」。後來就演變成為一句成語,用來指心裡想做某事,力量卻無法達到。
息鼓偃旗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死者甚多。 〔注解〕 (1) 雲︰趙雲(?∼西元229),字子龍,三國時常山真定人。初從公孫瓚,後歸附劉備。勇敢善戰,以忠勇著稱。封永昌亭侯,累遷鎮軍將軍,卒諡順平。 (2) 還:音ㄒㄩㄢˊ,隨即、立刻。 (3) 趣:同「趨」。 (4) 圍:戰事的包圍陣勢。 (5) 張著:三國蜀人,生卒年不詳。 (6) 沔陽:今陝西沔縣東南,因在沔水之陽而得名。 (7) 張翼:字伯恭,三國蜀人,生卒年不詳。官至綏南中郎將,建興年間因討伐劉冑有功,封為都亭侯,後為鍾會亂兵所殺。 (8) 偃:音|ㄢˇ,放倒。 (9) 蹂踐:踐踏。蹂,音ㄖㄡˊ。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