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21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453.1419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五十笑百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子說:「您既然明白這個道理,就不必奢望百姓會比鄰國多了。彼此都不管人民的死活,如何能期望更多的人民來歸附呢?」後來這個故事被濃縮成「五十步笑百步」,用來比喻自己和別人有同樣的缺點或錯誤,卻自以為是而譏笑別人。
力不逮心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氣力,不能從心」。另外在《後漢書.卷八八.西域傳》,也提到東漢初年,漢光武帝復興漢室,西域各小國都來歸附,希望能得到保護,避免被他國併吞。但等了許久都沒看到漢室派兵過來,非常著急,鄯善國的國王就寫信給漢光武帝,說明漢帝國再不派兵前來,就只好去依附你們的敵人-匈奴了。漢帝鑒於國內局勢剛剛穩定下來,短期之內無法派兵到西域保護這些國家,於是便回覆說:「我們目前無法派兵前去,你們有歸附漢帝國的心,但力量上無法達到的話,就請你們自行去依附其他國家吧!」這些小國就只好去依附匈奴了。這裡的原文用的就是「力不從心」。後來就演變成為一句成語,用來指心裡想做某事,力量卻無法達到。
來歸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4.來歸附、來投誠。《隋書.卷二五.刑法志.序》:「薰風潛暢,頌聲遐舉,越裳重譯,萬里來歸。」唐.韓愈〈圩者王承福傳〉:「天寶之亂,發人為兵,持弓矢十三年,有官勛,棄之來歸。」
宗主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大眾所歸附景仰的人。《晉書.卷三四.羊祜傳》:「故太傅、鉅平侯羊祜,明德通賢,國之宗主。」唐.元稹〈上令狐相公詩啟〉:「江湖間多有新進小生,不知天下文有宗主,妄相倣傚,而又從而失之。」
趨權附勢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比喻歸附權勢。明.楊珽《龍膏記》第十五齣:「我只要趨權附勢,那裡管殺人媚人。」也作「趨炎附勢」。
南詔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詔是一個小國,既與唐朝為敵,就須依附吐蕃。吐蕃在南詔徵收重稅,還要南詔出兵助戰,南詔不堪其擾,有意再歸附唐朝。西元八世紀末,南詔與唐在點蒼山會盟,雙方各守疆界,不相侵犯,保持友好。會盟後,南詔進攻吐蕃獲勝,過了幾年又與唐聯手擊敗吐蕃,取得空前勝利。唐朝後期,吐蕃衰弱,南詔與唐朝時起衝突,南詔幾次攻進四川,成為唐朝的嚴重邊患。宋帶史家認為,唐為了應付南詔,徵兵遠戍,導致末年大亂,是唐朝重要的滅亡原因。 南詔滅亡南詔不斷對外用兵,造成內部分裂,武將逐漸掌握政權。西元十世紀初,權臣篡位,南詔亡,但常起變亂,三十多年後,段氏成立...
歌頌功德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離開豳地,到岐山下居住。豳地的人民也都扶老攜幼,全跟著古公來到岐下。鄰國聽說古公的仁義,也有許多人來歸附他。因此古公就變革戎狄的風俗,營造城郭,建築房舍,把民眾分成幾個邑落定居下來;又設立各種官職以辦理事務。人民譜歌作樂,以歌頌他的功德。後來「歌功頌德」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來指歌頌功績和恩德。
老而益壯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去避禍。後來雖然遇到特赦,免除了罪刑,但他並沒有回到故里,仍然留在北方畜牧維生。期間有很多人慕名前來歸附,門下賓客有數百人之多。在隴漢交界游牧的時候,他常跟賓客們說:「大丈夫立志,處境愈是艱困,志節應當愈堅強;年紀越是老大,越要多加鍛練,保持身體強健。」並用這句話來自我勉勵。後來他投效東漢光武帝劉秀,立下不少汗馬功勞,成為大將軍。後來原文中的「老當益壯」成為一句成語,用來比喻年紀雖大但身體仍然強健,而且志氣豪壯。
悅近來遠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語本《論語.子路》:「近者說,遠者來。」比喻使近者悅服,遠者歸附。《魏書.卷五八.楊播傳》:「是以先朝居之於荒服之間者,正欲悅近來遠,招附殊俗,亦以別華戎、異內外也。」《梁書.卷六.敬帝本紀》:「既懸白旗之首,方應皇天之眷,布德施惠,悅近來遠。」
方寸須霺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我本想助你完成大業,但今天母親被俘,我方寸須霺,無法對你有所幫助,請就此別去。」於是離開了劉備,歸附曹操。「方寸須霺」就是指心情很煩亂,手足無措。後來「方寸已亂」這句成語就由此演變而出,用來形容心緒煩亂。出現「方寸已亂」的書證如宋.洪邁《夷堅支志庚.卷八.王上舍》:「吾方寸已亂,何暇遷延!」
我是貓頭鷹博士,
有問題可以問我喔!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