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18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484.3831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來歸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歸來、回來。《詩經.小雅.六月》:「吉甫燕喜,既多受祉。來歸自鎬,我行永久。」漢.張衡〈南都賦〉:「總萬乘兮徘徊,按平路兮來歸。」
2.舊指離婚,女子被夫家遣歸。《左傳.莊公二十七年》:「凡諸侯之女,歸寧曰來,出曰來歸。」
3.嫁來夫家。明.歸有光〈先妣事略〉:「先妣周孺人,弘治元年二月二十一日生。年十六來歸。」
4.來歸附、來投誠。《隋書.卷二五.刑法志.序》:「薰風潛暢,頌聲遐舉,越裳重譯,萬里來歸。」唐.韓愈〈圩者王承福傳〉:「天寶之亂,發人為兵,持弓矢十三年,有官勛,棄之來歸。」
自拔來歸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自己脫離惡勢力前來歸順。《新唐書.卷九三.李勣傳》:「三年,自拔來歸,從秦王伐東都,戰有功。」元.無名氏《連環計》第四折:「李肅曾是卓家奴,晚能自拔來歸義。」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返回。如:「歸鄉」、「歸國」、「歸途」、「歸心似箭」。
還給。如:「歸還」、「完璧歸趙」、「物歸原主」。
湊併、聚合。如:「歸併」、「歸納」、「總歸」、「歸類」。
責任屬於。如:「這件事歸我管。」、「這道手續歸他辦。」
依附、順服。如:「萬眾歸心」、「眾望所歸」。
推向別人。如:「歸功」、「歸過」、「歸罪」。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與「去」相反。如:「來人」、「往來」、「來日方長」、「來來去去」。
表有餘或不足,常用於量詞或數詞之間。如:「十來歲」、「三十來斤」。
反求諸己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任用有品德和才能的人。這樣經過一年的時間,被有扈氏知道了,他不但不敢舉兵來侵犯夏朝,倒反而心甘情願地來歸順降服了。  這是一個非常有意義的故事,它告訴我們不論做什麼事情,都應該先加檢討,反躬自問,找出自已的缺點和錯誤,並努力加以改正,唯有持這樣態度的人,才能得到最後的成功與勝利。 解釋 自已檢討反省一下,自已的缺點和弊病。 詞意 相似詞:反躬自問.反躬自省相反詞:怨天恨地.怨天尤人 例句 對這項工作的失敗,他不責怪屬下,「反求諸己」,認為是自己疏失.
差強人意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吳漢是東漢初年的名將,他本來是一個亭長,後來歸附光武帝劉秀,隨著劉秀東征西討,建立了不少戰功。吳漢不但勇敢,而且十分忠心,每次出征,吳漢總是跟隨在劉秀身邊,只要劉秀沒有就寢,他就侍立一旁不肯休息。因此劉秀十分賞識他,先拜為偏將軍,後來又升為大將軍。有一次諸將們打了敗仗,垂頭喪氣,只有吳漢積極鼓勵眾人,並且整理兵械,為下一次的戰爭做好準備。劉秀得知這個情形,便稱讚吳漢,說:「吳將軍還真是能夠振奮軍心啊!」後來「差強人意」被用來比喻雖然不夠好,但大體上還能讓人滿意。
絡繹不絕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百人,不將他們治罪,讓他們回鄉務農。所以除了潁川地區的盜賊外,其他地區的盜賊聽說郭伋的德政,都紛紛前來歸降。《後漢書》此處原文便用「駱驛不絕」來形容各地區的盜賊來降時,人與車馬來往頻繁,連續不斷的樣子。另外如《後漢書.卷八九.南匈奴列傳》,內容則是表述東漢和帝時南匈奴的逢侯作亂,漢軍聯合烏桓、鮮卑等四萬聯軍合剿,大破逢侯於滿夷谷。逢侯便率餘眾出塞,分裂為二部,物資貧乏,加上被鮮卑攻擊,兵困馬疲,紛紛向塞外逃竄。其中也用「駱驛不絕」形容逢侯部屬離開軍隊,向塞外逃亡的人數眾多,連續不斷。再如《後漢書.卷四二.光武十王傳.東海恭王彊傳》,內容則是表述東漢東海恭王劉彊臨終前上書皇帝,感謝皇帝與太后的恩...
近悅遠來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德澤廣被,使境內的人心悅誠服,遠方境外的人也都紛紛前來歸附。語本《論語.子路》:「葉公問政,子曰:『近者說,遠者來。』」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茅草。《說文解字.艸部》:「蓋,苫也。」《左傳.襄公十四年》:「乃祖吾離被苫蓋,蒙荊棘,以來歸我先君。」
刻骨銘心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īn kè gǔ釋義︰猶「刻骨銘心」。見「刻骨銘心」條。 01.《水滸傳.第九七回》:「某等不能速來歸順,罪不可逭。反蒙先鋒厚禮,真是銘心刻骨,誓死圖報。」 02.明.楊柔勝《玉環記.第一四齣》:「此德當酬,銘心刻骨,效取歲寒三友。」 03.《紅樓夢.第三二回》:「所悲者,父母早逝,雖有銘心刻骨之言,無人為我主張。」 參考詞語︰鏤心刻骨注音︰ㄌㄡˋ ㄒ|ㄣ ㄎㄜˋ ㄍㄨˇ漢語拼音︰lòu xīn kè gǔ釋義︰猶「刻骨銘心」。見「刻骨銘心」條。 01.《封神演義.第九六回》:「妾等蒙陛下眷愛,鏤心刻骨,沒世難忘。」 02.清.趙翼《甌北詩話.卷一.李青蓮詩》:「不屑屑於雕章琢句,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