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資料庫查詢時間:31.2313 ms
共 144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排序方式:
關鍵字 |
搜尋次數 |
關聯性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朋比作仇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私利為趨向的人,因為都同樣擁有個人的私心,經常互相勾結做壞事。而遵守正道的人,就會遭到小人設計陷害、毀謗,往往不得善終。小人總是經常奸計得逞,而正直忠貞之人卻總是無法戰勝,這樣的形勢,身為一國的君主,怎能不加以戒惕!」後來「朋比為奸」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來指互相勾結做壞事。
|
譟詐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欺詐、毀謗。《韓非子.說疑》:「去此五者,則譟詐之人,不敢北面談立。」
|
讒佞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毀謗。《三國演義》第七九回:「蒙恬拓境而被大刑,樂毅破齊而遭讒佞。」
|
資訊科技與人文素養的統整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困擾。利用他人名義方面可依據刑法的「偽造文書罪」來處理,若在郵件內或是佈告欄當爭涉及到不實的部分或是毀謗,可依據刑法第三百十條毀謗罪來處理。竊盜罪:我們常常在玩線上遊戲時,聽到有人帳號被偷盜走了,大多數的人都會自認倒楣。但是依照刑法第三百二十條「意圖為自己獲得第三人不法之所有,而竊取他人之動產者,為竊盜罪」。其實還是可以向警方報案喔!販賣個人資料:販賣他人的個人資料可依據刑法第三百十五條之一「……無故以錄音、照相、錄影或電磁紀錄竊取他人非公開之活動...
|
詆諆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毀謗攻訐。如:「對於好朋友的過失,只是詆諆濫罵,而不加善言規戒,那不是智者的作為。」
|
讒譖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以讒言毀謗他人。《三國演義》第一○一回:「此非陛下本心,必有奸臣讒譖,言臣有異志也。」
|
壞話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毀謗或攻訐他人的言論。《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六回:「因在制臺跟前,狠狠的說了他些壞話。」
|
責備求全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求全責備」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
「求全責備」係由「求全」及「責備」二語組合而成。
「求全」語出《孟子.離婁上》,「責備」語本《管子.形勢解》的記載,孟子認為:一個人有出乎預料之外而得到的聲譽,也有力求完美而導致的毀謗(即「求全之毀」);正因為毀譽由人而不在己,君子固當不為所惑而行所當行。根據《管子.形勢解》的記載,管子闡釋了明君和昏君的差別︰英明的君主在授人官職時,必定會任用他的長處,而避免任用他的短處,這樣一來,做事自然能夠順利成功;而昏庸的君主不知道人們各有其長處與短處,因此隨意任用,卻又苛求他們一定要把事情做到完美無缺(即「責必備」)。
「求全之毀」和「責必備」便合在...
|
腹劍舌糖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口蜜腹劍」之典源,提供參考。 五代周.王仁裕《開元天寶遺事.肉腰刀》李林甫妒賢嫉能,不協群議,每奏御之際,多所陷人,眾謂林甫為肉腰刀。又云林甫1>嘗以甘言誘人之過,譖2>於上前,時人皆言林甫甘言如蜜。朝中相謂曰:「李公雖面有笑容而肚中鑄劍也。」人日憎怨,異口同音。 〔注解〕
(1) 林甫:李林甫(西元589∼?),小字哥奴,號月堂,唐代宗室。其性狡猾聰慧,善於權謀諂媚。玄宗時為相,結納宦官妃嬪,能察言觀色,迎合上意,故奏對皆稱旨。在朝十九年,專政自恣,遂釀成安史之亂。
(2) 譖:音ㄗㄣˋ,毀謗、誣諂。
|
不訾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不毀謗、不詆謗。《禮記.曲禮上》:「不登高,不臨深,不苟訾,不苟笑。」
|
![]() |
貓頭鷹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