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共 281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排序方式:
關鍵字 |
搜尋次數 |
關聯性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安東尼,瑪麗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人名。她是美國的編舞家。早年師事韓亞.霍姆(Hanya Holm),並擔任其助理多年。自立門戶後在百老匯演出並為歌舞劇編舞。1954年成立舞蹈學校,1956年成立瑪麗.安東尼舞團。她的作品透過國立臺北藝術大學舞蹈系(前身為國立藝術學院)羅斯.帕克斯(Ross Parkes)的介紹、演出的作品有:《軌道》、《渾沌初開-初始、亞當與夏娃、該隱與亞伯》、《歌》。
國立藝術學院舞蹈學系1996初夏展演節目單。
|
柴辛絲卡,瑪迪達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人名。她生於利勾瓦(Ligova),俄籍芭蕾伶娜與舞蹈教師,為波蘭性格舞者佛力克斯.柴辛絲卡(Felix Kschessinsky)的女兒,1890年畢業自聖彼得堡帝國芭蕾舞學校(Imperial Ballet School),隨伊凡諾夫(Ivanov)、約翰生(Johansson)與瓦珍(Vazem)習舞,1891年進馬林斯基劇院(Maryinsky Theater)擔任芭蕾舞者,1892年被指派為芭蕾伶娜(ballerina),1893年晉陞為首席芭蕾伶娜(prima ballerian),1895年榮膺為地位最高的全能芭蕾伶娜(prima ballerian assoluta),除了義大...
Martha Bremser Ed《International Dictionary of Ballet》1993、Alexander Demidov《The Russian Ballet Past & Present》1978.
|
昂瑪突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舞名。為雲南少數民族之祭儀,即祭寨神;凡是村寨都有寨神林為寨神的住所,並視寨神為村社中最大的保護神,每年農曆十一月或二月間舉行祭祀,主持大典者需通過神判確定為主祭人,他是神意志的代表人,神與人之間的媒介,稱為「咪谷」或「普司」一至三年改選一次,其他備條件是兒女雙全,妻子健在,也沒有受過傷者,方可成為主祭人。在祭神當月,不得參加喪事、忌吃死的牛馬等,寨神祭一般選屬牛或龍日進行,一大早,家家踩糯米粑,每家需做一個大粑粑,再做一個小粑粑放在大粑粑上面,用拖盤端著朝寨神樹的方向祭獻。中午,在「咪谷」帶領下,趕著豬、提著鴨、抬著鍋盆等到寨神林中祭祀。先把豬鴨放在中間,象徵性地給予「淨身」,再行活祭,「咪...
|
多瑪爾舞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舞名。為一種瑞典古代的土風舞。《多瑪爾舞》(Domare dansen)的字面意義為「審判之舞」(Judgement dance),但真正意思已不詳。舞蹈形式極為簡單;男女圍成一圓圈,環繞著圓心持蠋光進行舞蹈,類似《燭舞》〔見Candle dance;Ciri. Ball del〕或《燭光慶婚舞》〔見Kyndelans〕。
W. G. Raffe《Dictionary of the Dance》1964.
|
卜契爾,若絲瑪麗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人名。英國舞蹈家、編舞家、舞蹈教師。生於布里斯托(Bristol)。1965年進入以實驗前衛藝術著名的「達廷頓學院」(Dartington College),為該校第一位正式錄取的舞蹈學生,並於1969年畢業。她曾前往美國參與傑德森教堂(Judson Church)的舞蹈表演藝術活動,受到後現代舞蹈 ── 尤其是布朗(Trisha Brown)、派克斯頓(Steve Paxton)和卻爾茲(Lucind Childs)等人的影響。1976年她成立「若絲瑪麗.卜契爾舞團」。1985年獲得GLAA舞蹈獎。卜契爾的舞蹈常常與觀念藝術舞蹈結合,她突破傳統劇場的侷限,把空間環境的運用納入舞蹈創作的一部份...
Stephanie Jordan《Striding out》1992、Judith Mackrell《Out of Line》1992.
|
藍德,瑪哥特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人名。她出生於哥本哈根,丹麥裔法籍舞者、編舞家、舞蹈教師與藝術指導,1917年受教於丹麥皇家舞蹈學院(Royal Danish Ballet Schooh),1932年嫁給洛德.藍德為第二任妻子,1933年成為丹麥皇家芭蕾舞團(Royal Danish Ballet)獨舞者,1942年晉陞為芭蕾伶娜,1950年退休後繼續參與在舞台劇的演出,像莎士比亞的《仲夏夜之夢》(A Midsummer Night`s Dream)中小精靈(Elf)的角色、安得生的《Ole Lukoie》中加百利(Gabriele)的角色,與易卜生的詩篇《皮爾金》(Peer Gynt)中安尼拉(Anitra)的角色。瑪哥特...
Horst Koegl《The Concise Oxford Dictionary of Ballet》1987 、Martha Bremser Ed《International Dictionary of Ballet》1993、Alexander Demidov《The Russian Ballet Past &Present》.
|
蔻莎瑪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人名。她生於柬埔寨,是施亞努Norodum Sihanouk王的母后,對《仕女舞劇》(Lakon Kabach Boran)的復興很有貢獻,把原本全為女性的舞蹈,加入男孩演出猴子的角色,以皇家舞者做為現代柬埔寨文化外交的號召,並將柬埔寨皇家芭蕾介紹到國外。她將固有的表演現代化,以適應現代西方觀眾所喜愛的短劇表演,用選粹代替冗長的戲劇成為一種規範,最典型的演出包含一支群舞,一支短舞劇精選和一支群舞終曲。舞團在蔻莎瑪克的管理下,經常到吳哥窟(Angkor Wat)的寺廟演出而且出國表演。她委派製作仿自吳哥寺廟中石刻的服裝,摒除泰國式的,並恢復早期高棉(Khmer)風格。
《Cambridge Dictionary of Asian Theatre》.
|
亞瑪遜橫斑砍林鳥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Dendrocolaptes certhia
體長28公分。喙暗色,長、直且有力,全身大致為棕褐色,背部顏色較腹面稍深,除飛羽及尾羽外,皆密佈細緻的黑色橫紋。尾羽、腰及翅上覆羽為一致的紅棕色。亞成鳥喉部無橫紋,且全身的橫紋均較細。
共7亞種,分布於中南美洲,包括委瑞內拉至玻利維亞、巴西北部及圭亞納。
喜好於森林環境中活動,多單獨或成對出現,並不好動。通常在中下層的樹幹覓食,常會跟隨軍蟻活動,啄食被軍蟻驚起的昆蟲、小型兩棲及爬蟲類,除以長喙覓啄外,亦會伸入樹幹裂縫中或附生植物中啄食甲蟲。繁殖期為5~7月,巢築於1.5~6公尺高的天然樹洞或中空的棕櫚樹幹中,巢內以樹皮及樹葉襯墊,每窩產卵2枚。
鳥綱(Class Aves)
雀形目(Order Passeriformes)
砍林鳥科(Family Dendrocolaptidae)
|
卡瑪格協會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組織。1930年成立,是一個由英國舞評家阿諾.亥斯可爾(Arnold Haskell)與菲利普.李察森(Philip J. S. Richardson)合創的組織,目的在協助英國早期的芭蕾團體 ── 妮涅特.瓦洛(Ninette de Valois)的維克威爾斯芭蕾(Vic-Wells Ballet),與瑪麗.藍貝爾(Marie Rambert)的藍貝爾芭蕾(Ballet Rambert)等搬演更盛大的節目,同時栽培年輕新秀,如後來大名鼎鼎的編舞家弗烈德力克.阿胥頓(Frederick Ashton)。此協會的資金來源是靠觀眾一年四次的固定贊助。1934年,協會雖然瓦解了,但期間委託創作的舞作...
Susan Au 《Ballet and Modern Dance》.
|
德巴特,安妮.瑪麗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人名。法國舞蹈教育家。生於諾曼第,父親為建築師,自幼她的父親就有意栽培她往藝術方面發展。因此,她對劇場、舞蹈和童子軍社團的文化活動培養了濃厚的興趣,曾隨塞利(Jean Serry)、貝爾格(Yvonne Berge)、皮耶波姆(Hidle Peerbolm)、芬可(Heinz Finkel)、魏特(Jean Weidt)、史卻爾(Ludolg Schild)和索蘭納(Janine Solane)等人學習舞蹈。1945年,她在里爾(Lille)創立「Les Cantarelles」舞團,這是一個兼具表演和教育功能的團體。德巴特強調這個舞團不設明星制度,重視成果的共享,不以藝術作為追求名利的工具。...
J. Robinson《Modern Dance in France-An Adventure 1920-1970》1997.
|
![]() |
貓頭鷹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