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304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46.8474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它契那舞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舞名。在墨西哥一種中世紀西班牙的舞蹈形式,惟在引進墨西哥之前,其西班牙形式已遭極多改變。原始的西班牙形式被定義為:玩笑、丑角、屠夫、怪誕可笑之舞、戴面具舞者。在新墨西哥相當活躍,在歐洲反而已廢存。最早此舞為新年節慶之用,現在則和聖誕節連結,在早上下午各公開表演一次。舞蹈領導者叫馬男卡(Mananca),穿著反傳統的服裝,其舞伴為一男生扮成的小女孩叫馬林奇〔見Malinche〕。戴禮冠的男舞者開始和馬男卡跳舞,其他人面對面排成兩行,另一端坐著音樂師,彈著小提琴或偶而配上吉他。最後公牛出現,和一老人打鬥,當公牛被殺,所有的舞者全跪下。馬林奇穿著白色結婚禮服,在兩行中上下移動。
W. G. Raffe《Dictionary of the Dance》1964.
亞士比,戰祭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儀式。亞士比(Mayasvi)祭典是居住於臺灣阿里山地區之原住民鄒族(曹族Tsou)的重大祭典儀式。早期部落凡是勇士出草凱旋歸來或聖所〔見庫巴(Cuba)〕之重建、修復等事宜時,即舉行該祭典,故亦稱謂「敵首祭」、「凱旋祭」、「團結祭」或「戰祭」。現今僅有嘉義縣吳鳳鄉之達邦社(Tapan)和特富野社(Tfuya)仍保有此一祭典儀式。每年兩部落輪流於二月十五日或八月十五日舉行此項祭典儀式,其意義在勉勵族人要有犧牲奉獻個體生命以保護部落大生命之精神,並祈福戰神降臨佑助使部落更能凝聚團結,儀式過程分四階段:一、是整備活動: 儀典前數日男性開始整理聖所及通獵區路徑之除草工作,女性則炊製祭品; 當日晨成...
巴蘇亞、博伊哲努《臺灣鄒族的風土神話》1993、依憂樹、博伊哲努《臺灣鄒族生活智慧》1997、劉其偉《臺灣土著文化藝術》1983。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舞名。為雲南少數民族之祭儀,即祭寨神;凡是村寨都有寨神林為寨神的住所,並視寨神為村社中最大的保護神,每年農曆十一月或二月間舉行祭祀,主持大典者需通過神判確定為主祭人,他是神意志的代表人,神與人之間的媒介,稱為「咪谷」或「普司」一至三年改選一次,其他備條件是兒女雙全,妻子健在,也沒有受過傷者,方可成為主祭人。在祭神當月,不得參加喪事、忌吃死的牛馬等,寨神祭一般選屬牛或龍日進行,一大早,家家踩糯米粑,每家需做一個大粑粑,再做一個小粑粑放在大粑粑上面,用拖盤端著朝寨神樹的方向祭獻。中午,在「咪谷」帶領下,趕著豬、提著鴨、抬著鍋盆等到寨神林中祭祀。先把豬鴨放在中間,象徵性地給予「淨身」,再行活祭,「咪...
懷特郝斯,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人名。麗.懷特郝斯早期是一位現代舞教師,1950年代初期在美國西岸從事研究工作。她曾經向德國麗,魏格曼學舞,並受到楊格學派的心理分析學之強烈影響。她將自己研究方法稱為『深層律動』(Movement In Depth),源自於楊格(Jung)和布魯爾(Bleuler)所用的『深層心理學』(Depth Psychology)一辭,深層心理學是心理學的一支,關心的是非意識的現象,對於在私人課程治療非精神病患者的楊格派治療師而言,她的研究具有重要的影響。她的研究證明了楊格的思想可以和律動結合在一起,她的理論支持了自發律動,表達可以作為非意識過程的反射,用於精神病治療的舞蹈治療法是一個重要元素。懷特...
《An Introduction To Dance Movemtnt Therapy In Psychiatry》1992.
爾舞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舞名。為一種瑞典古代的土風舞。《多爾舞》(Domare dansen)的字面意義為「審判之舞」(Judgement dance),但真正意思已不詳。舞蹈形式極為簡單;男女圍成一圓圈,環繞著圓心持蠋光進行舞蹈,類似《燭舞》〔見Candle dance;Ciri. Ball del〕或《燭光慶婚舞》〔見Kyndelans〕。
W. G. Raffe《Dictionary of the Dance》1964.
麗亞劇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啞劇名。曾在英國威爾斯許多地方表演過的新年慶典啞劇;現在只有在葛藍摩根(Glamorgan)的藍吉恩偉德(Llangynwyd)還可以看到。從前的戲劇及舞蹈演出都含摩里斯與劍舞(Mores and Sword Dance),並使用死亡的白馬為重要象徵,現在則由主要的啞劇演員身穿類似屍衣的罩衫,手持馬的頭顱來表現。早期的形式是冬季對夏季的儀式對抗,以關上門作為攔阻在街上跳舞的啞劇演員。在他們唱完歌後,就被接納或迎接。這個名稱並不意謂著是「神聖的麗」(Holy Mary),而只是單純的「麗亞之劇」(the Play of Maria)。劍舞的部份已經消失,即使是街上跳舞的舞步也已罕見。
W. G. Raffe《Dictionary of the Dance》1964.
瑙寶螺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中國大陸稱為瑙擬棗貝、條紋瑙擬棗寶,英名Onyx cowry。殼近橢圓形,殼長最大約可達5.7公分,殼表光滑閃亮,周緣及腹面呈黑褐色至黑色,背部具有白色、淡青色至金褐色的雲紋,或兩條乳白色的橫帶,中央常有一條金色的條紋分隔兩邊。腹部黑色,幼貝為褐色,殼口的齒列呈淺橘色至橘色,並延伸到殼口兩側。外套膜的顏色多變,呈黑褐色、黑色、灰黑色或白色,具有棕色至藍色的分枝狀小突起。
安東尼,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人名。她是美國的編舞家。早年師事韓亞.霍姆(Hanya Holm),並擔任其助理多年。自立門戶後在百老匯演出並為歌舞劇編舞。1954年成立舞蹈學校,1956年成立麗.安東尼舞團。她的作品透過國立臺北藝術大學舞蹈系(前身為國立藝術學院)羅斯.帕克斯(Ross Parkes)的介紹、演出的作品有:《軌道》、《渾沌初開-初始、亞當與夏娃、該隱與亞伯》、《歌》。
國立藝術學院舞蹈學系1996初夏展演節目單。
鄧肯,莉亞.泰瑞莎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人名。她是德裔美國籍的舞者,1896年生於德勒斯登(Dresden),原名Theresa Krüger。是伊莎朵拉.鄧肯(Isadora Duncan)在柏林第一所舞蹈學校的學生,也是她的義女,常隨著鄧肯到各處巡迴表演。1921年離開鄧肯後,以莉亞.泰瑞莎之名開創自己的舞蹈事業,在1960年代達到事業高峰。名舞評家約翰.馬丁(John Martin)讚賞她的舞蹈,富有純真的感情和極佳的音樂性,對音樂的敏銳度與肢體動作情感表達能融合為一體。
Horst Koegler《The Concise Oxford Dictionary of Ballet》1987.
鄧肯,艾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人名。她是德裔美國籍的舞者和教師,生於1897年。是伊莎朵拉.鄧肯(Isadora Duncan)在柏林成立舞蹈學校的首批學生。也是鄧肯收養的六位繼女中,長時間跟隨她生活、教學在一起的一位。1905年在柏林科洛歌劇院(Kroll Opera)首次參加鄧肯的演出。1911年開始在伊莉莎白位於達木士塔(Darmstadt)的舞蹈學校任教,1914年在鄧肯位於巴黎貝利佛(Bellevue)成立的舞校擔任教學工作。1921年跟隨鄧肯至俄羅斯創辦舞蹈學校,這所學校在艾的主持下,成為鄧肯幾所舞校中最具活力的一所。1928年曾帶領俄羅斯的學生到美國、中國表演鄧肯的作品及她個人融合俄羅斯風情的兒童舞蹈創作作...
Horst Koegler《The Concise Oxford Dictionary of Ballet》1987、歐建平《舞蹈名人錄》19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