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76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推誠布信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開誠布公」之典源,提供參考。 《三國志.卷三五.蜀書.諸葛亮傳》諸葛亮1>之為相國2>也,撫百姓,示儀軌3>,約官職,從權制,開誠心,布公道;盡忠益時者雖讎必賞,犯法怠慢者雖親必罰,服罪輸情4>者雖重必釋,游辭巧飾5>者雖輕必戮;善無微而不賞,惡無纖而不貶;庶事精練,物理其本,循名責實,虛偽不齒;終於邦域之內,咸畏而愛之,刑政雖峻而無怨者,以其用心平而勸戒明也。可謂識治之良才,管、蕭之亞匹矣。然連年動眾,未能成功,蓋應變將略,非其所長歟! 〔注解〕 (1) 諸葛亮:西元181∼234,字孔明,三國蜀漢琅琊郡陽都人(今山東省沂水縣)。避亂荊州,劉備三訪其廬乃出。為人足智多謀,忠心耿...
徐步當車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形神不全。斶1>願得歸,晚食以當肉2>,安步以當車,無罪以當貴,清靜貞正3>以自虞4>。制言者王也,盡忠直言者斶也。言要道已備矣,願得賜歸,安行而反臣之邑屋。」則再拜而辭去也。 〔注解〕 (1) 斶:音ㄔㄨˋ。顏斶,戰國時齊國處士,生卒年不詳。性恬淡,不好富貴,齊宣王欲寵之,斶拒而不受。 (2) 晚食以當肉:沒有肉吃,就把吃飯時間挪晚,等餓一點再吃,吃起來就好比吃肉一樣美味。 (3) 貞正:堅貞正直。 (4) 自虞:自娛。虞,通「娛」。
無微不到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無微不至」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無微不至」典源作「靡微不周」。魏了翁是南宋著名的理學家,從小聰明伶俐,十五歲就嶄露不凡的才華,後來考中進士,一直在朝廷內擔任要職。了翁為官盡忠職守,加上學問淵博,因此聲望極高,深受寧宗、理宗兩位皇帝的重用。理宗時被任命為禮部尚書,時而上書皇帝力陳時弊。理宗相當信任他,時常與他討論國事,徵詢他的意見。如此引起其他大臣的妒忌,合謀排擠他,讓他不安於位。於是向皇帝上書說朝中大臣只有魏了翁了解軍事,建議他去督視京湖軍馬,並授予江、淮二府督府之職務。此事引起舉朝震驚,眾臣認為這項派任不合規定,紛紛上書阻止,還有其他身分符合的大臣爭取這項任務。當時邊塞有敵軍來...
力不逮心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賜他做西域都護,還封他為定遠侯,讓他駐守在西域,維繫邊界的和平。班超因此在西域一待就是三十年,一直是盡忠職守,但是到了晚年,非常想家,於是上書皇帝,希望能讓他回鄉養老。但一等三年都沒有回音,他的妹妹班昭於是寫了一封信,幫哥哥向皇帝求情,說班超在西域為朝廷效命了三十年,現在七十歲了,年老多病,體力大不如前,眼睛、耳朵都不管用了,走路還要藉助拐扙。雖然很想替國家效力到生命中最後一刻,但現在身體如此衰弱,如果哪天敵人突然發生叛變,他就算有心,力量也不足以平定動亂。到時不但對國家會有極大的傷害,群臣之前的努力也會付諸流水。班昭懇求皇帝讓哥哥回國,不要讓他就這樣老死異鄉。信的內容處處流露出深厚的兄妹之情...
明珠夜投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木朽株樹功而不忘。今夫天下布衣窮居之士,身在貧賤,雖蒙堯、舜之術,挾伊、管之辯,懷龍逢、比干之意,欲盡忠當世之君,而素無根柢之容,雖竭精思,欲開忠信,輔人主之治,則人主必有按劍相眄之跡,是使布衣不得為枯木朽株之資也。 〔注解〕 (1) 闇:音ㄢˋ,黑暗。 (2) 眄:音ㄇ|ㄢˇ,斜視。 (3) 蟠木根柢:盤曲大木的根。蟠木,指盤曲而難以為器的樹木。根柢,草木的根。 (4) 輪囷:盤曲的樣子。囷,音ㄐㄩㄣ,回旋、圍繞。 (5) 離詭:盤繞屈曲的樣子。 (6) 萬乘:一萬輛兵車,指天子,也指大國。乘,音ㄕㄥˋ,量詞,古代計算車輛的單位。 (7) 容:裝飾,雕飾。 (8) 隨侯之珠:...
職守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職務上的責任。如:「盡忠職守」。《晉書.卷九六.列女傳.羊耽妻辛氏傳》:「職守,人之大義也。凡人在難,猶或恤之;為人執鞭而棄其事,不祥也。」《醒世恆言.卷一三.勘皮靴單證二郎神》:「這是你們分內的事,職守當然,也怪你不得。」
詹尹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古代對占筮者的稱呼。《楚辭.屈原.卜居》:「屈原既放三年,不得復見,竭智盡忠而蔽鄣於讒,心煩慮亂,不知所從,往見太卜鄭詹尹。」《幼學瓊林.卷四.技藝類》:「善卜者,是君平詹尹之流。」
大名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人享有極高的名譽聲望。[例]諸葛亮足智多謀,一生盡忠為國,大名永傳後世。
捷足先得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然就能爭得天下。現在精銳盡出,每個人都想要稱王,難不成您要把這些人全都殺了?況且當時韓信是我的主人,盡忠於主,本理所當然,我又有什麼錯呢?」劉邦聽了這番話,想想也不無道理,於是便放了他。蒯通對劉邦所說:「秦失其鹿,天下共逐之,於是高材疾足者先得焉。」「捷足先登」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來比喻行動最快者先達到目的。
以身許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比喻盡忠報國。《晉書.卷五八.周處傳》:「既悟其奸萌,札與臣等便以身許國,死而後已,札亦尋取梟夷。」也作「以身報國」。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