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76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359.392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孤掌難鳴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先秦集法家思想之大成的《韓非子》,在〈功名〉篇中提到:明君要立功成名必須建立領導的威勢以獲得天下大眾的擁護愛戴,其地位才能安定崇高,而人臣也才能把握所長盡所能為國盡忠。如果能如此,地位尊崇的國君就能掌控忠臣做事,國家必然長治久安,而且君臣的關係名實相符,如影隨形,彼此意願相通,各盡本分。所以說人君最大的憂患在於無人呼應,就好像用一個巴掌鼓掌,怎麼樣也發不出聲音。後來文中的「一手獨拍,雖疾無聲」,就演變成為「孤掌難鳴」這個成語,比喻人孤立無助,不能成事。
深謀遠慮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嬰孤立無親,危弱無輔。三主之惑,終身不悟,亡不亦宜乎?當此時也,世非無深謀遠慮知化之士也,然所以不敢盡忠拂過者,秦俗多忌韓之禁也,忠言未卒於口,而身糜沒矣。故使天下之士傾耳而聽,重足而立,闔口而不言。
認真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切實負責而不馬虎隨便。《元史.卷一八四.王克敬傳》:「世俗喜言勿認真,此非名言。臨事不認真,豈盡忠之道乎?」《老殘遊記》第一回:「那八個管帆的卻是認真的在那裡管,只是各人管各人的帆。」
肝腦塗地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比喻竭力盡忠,不惜犧牲生命。《漢書.卷五四.蘇建傳》:「位列將,爵通侯,兄弟親近,常願肝腦塗地。」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遺失、喪失。《漢書.卷六三.武五子傳.戾太子劉據傳》:「臣聞子胥盡忠而忘其號,比干盡仁而遺其身。」唐.顏師古.注:「忘,亡也。吳王殺之,被以惡名,失其善稱號。」《文選.陸機.歎逝賦》:「樂隤心其如忘,哀緣情而來宅。」唐.李善.注:「忘,失也。」
諸葛亮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將馬謖處死。《三國志》的作者陳壽的父親因馬謖兵敗連坐被髡(髡刑:剃髮),但是他對諸葛亮的評價卻是“盡忠益時者雖仇必賞,犯法怠慢者雖親必罰”。  諸葛亮在技術發明上亦有靈巧的構想,曾發明損益連弩(諸葛弩、元戎)、木牛流馬、孔明燈等。諸葛亮推演兵法,作的八陣圖,直至唐代名將李靖仍十分推崇。  由於《三國演義》誇大了諸葛亮的軍事指揮方面的才能,近現代經常有徹底質疑諸葛亮軍事能力的觀點。但是作為蜀漢十多年間的最高軍事指揮和前線決策者,除平定南方叛亂以外,諸葛亮以不足曹魏五分之一的人口和兵力,不但長期進攻曹魏使其基本不敢入侵本國...
重見天日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04.《蕩寇志》第二二回:「宋江避難水滸,罪應萬死。昨奉天子明詔,赦罪招安,宋江等正如撥開雲霧,重見天日,感激無際,誓願竭功捐軀,盡忠報國,死而後已。」
明目張膽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有膽識,無所畏懼的盡忠職責。《晉書.卷九八.王敦傳》:「今日之事,明目張膽為六軍之首,寧忠臣而死,不無賴而生。」《新唐書.卷一一六.韋思謙傳》:「丈夫當敢言地,要須明目張膽以報天子,焉能錄錄保妻子邪?」
器宇軒昂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董卓不但打仗沒有盡力,又對張溫的召見傲慢無禮;孫堅看不過去,便對張溫數責董卓三項罪狀:對上不敬、沒有盡忠職守,又「軒昂自高」、態度傲慢,因此建議以軍法處斬。「軒」、「昂」都有「高」的意思,在此形容董卓高傲無禮的態度;後也用來形容人氣度不凡。「氣宇軒昂」合用後,多用來形容神采飛揚,氣度不凡。
子路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職守,《論語》中提到他是孔子門下四類才能之士(德行、政事、言語、文學)中傑出的「政事」人才。但也因為盡忠而身殉。參考資料: 微基百科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