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76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手足無措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02.《三國演義.第八五回》:「孔明聽畢,汗流遍體,手足失措,泣拜於地曰:『臣安敢不竭股肱之力,盡忠貞之節,繼之以死乎!』」 參考詞語︰手腳無措注音︰ㄕㄡˇ ㄐ|ㄠˇ ㄨˊ ㄘㄨㄛˋ漢語拼音︰shǒu jiǎo wú cuò釋義︰即「手足無措」。見「手足無措」條。 01.《金瓶梅.第四八回》:「府尹胡師文,見了上司批下來,慌得手腳無措。」 參考詞語︰莫措手足注音︰ㄇㄛˋ ㄘㄨㄛˋ ㄕㄡˇ ㄗㄨˊ漢語拼音︰mò cuò shǒu zú釋義︰猶「手足無措」。見「手足無措」條。 01.《明史.卷一八六.楊守隨列傳》:「天下嗷嗷,莫措手足,致古今罕見之災,交集數月以內。」 參考詞語︰無所措手注...
賓至如歸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就在庭中點起照明的火炬,隨時有人查巡戒備,車馬有地方安頓,還有僕役供差遣。座車按時保養,奴僕百官也盡忠職守,盡心照料前來的賓客,讓他們像在自己家裡一樣舒適,不用擔心災禍盜賊。如今貴國連別宮都那麼寬廣,而諸侯住的地方連車馬都容不下,又有高牆隔離,又怕盜匪肆虐、風雨損壞貢品,如不破壞外牆把東西運進來,您要我們怎麼辦呢?如果能順利進貢,我們會把牆修好再走,不怕辛苦,因為能容許我們這麼做也是貴國國君的恩惠啊!」士文伯回去向晉侯稟告,晉侯自知理虧,向子產道歉,並熱情招待鄭伯後送他們回國,還下令重建使館。後來《左傳》文中的「賓至如歸」,就用來形容主人招待親切周到,使客人如同回到家裡一樣感到舒適滿意。
開誠布公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三國志.卷三五.蜀書.諸葛亮傳》諸葛亮1>之為相國2>也,撫百姓,示儀軌3>,約官職,從權制,開誠心,布公道;盡忠益時者雖讎必賞,犯法怠慢者雖親必罰,服罪輸情4>者雖重必釋,游辭巧飾5>者雖輕必戮;善無微而不賞,惡無纖而不貶;庶事精練,物理其本,循名責實,虛偽不齒;終於邦域之內,咸畏而愛之,刑政雖峻而無怨者,以其用心平而勸戒明也。可謂識治之良才,管、蕭之亞匹矣。然連年動眾,未能成功,蓋應變將略,非其所長歟! 〔注解〕 (1) 諸葛亮:西元181∼234,字孔明,三國蜀漢琅琊郡陽都人(今山東省沂水縣)。避亂荊州,劉備三訪其廬乃出。為人足智多謀,忠心耿耿。曾敗曹操於赤壁。劉備歿,輔助後主劉禪,...
捷足先登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然就能爭得天下。現在精銳盡出,每個人都想要稱王,難不成您要把這些人全都殺了?況且當時韓信是我的主人,盡忠於主,本理所當然,我又有什麼錯呢?」劉邦聽了這番話,想想也不無道理,於是便放了他。蒯通對劉邦所說:「秦失其鹿,天下共逐之,於是高材疾足者先得焉。」「捷足先登」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來比喻行動最快者先達到目的。
朋比為奸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說:「自古以來君主最忌諱的就是結黨營私的小人,他們是以利益為趨向,完全不顧忠義道德。而正直的君子,則盡忠職守,不圖其他的利益,所以常常被奸人所陷害。如同漢朝的名節正直之士,彼此同心而愛國,但是卻被那些宦官小人所憎恨,所以就製造了黨錮之禍,想要消滅這些正人君子。以私利為趨向的人,因為都同樣擁有個人的私心,經常互相勾結做壞事。而遵守正道的人,就會遭到小人設計陷害、毀謗,往往不得善終。小人總是經常奸計得逞,而正直忠貞之人卻總是無法戰勝,這樣的形勢,身為一國的君主,怎能不加以戒惕!」後來「朋比為奸」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來指互相勾結做壞事。
切磋琢磨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02.《舊唐書.卷一六八.錢徽列傳》:「卿大夫無進思盡忠之誠,多退有後言之謗;士庶人無切磋琢磨之益,多銷鑠浸潤之讒。」
探囊取物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新五代史.卷六二.十國世家.南唐世家》五年,命兩省侍郎、給事中、中書舍人、集賢勤政殿學士,分夕於光政殿宿直,煜引與談論。煜嘗以熙載盡忠,能直言,欲用為相,而熙載後房妓妾數十人,多出外舍私侍賓客,煜以此難之,左授熙載右庶子,分司南都。熙載盡斥諸妓,單車上道,煜喜留之,復其位。已而諸妓稍稍復還,煜曰:「吾無如之何矣!」是歲,熙載卒,煜嘆曰:「吾終不得熙載為相也。」欲以平章事贈之,問前世有此比否?群臣對曰:「昔劉穆之贈開府儀同三司。」遂贈熙載平章事。熙載,北海將家子也,初與李穀相善。明宗時,熙載1>南奔吳2>,穀3>送至正陽,酒酣臨訣,熙載謂穀曰:「江左用吾為相,當長驅以定中原。」穀曰:「中國用吾...
騎虎難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峻之亂。為人忠順勤勞,時人比之諸葛亮。 (4) 幽逼:受到小人逼迫。 (5) 肝腦塗地:比喻竭力盡忠,不惜犧牲生命。見「肝腦塗地」。 (6) 致命:效命。 (7) 剋濟:剋,戰勝,通「克」。濟,成功。 (8) 灰滅:消滅、泯滅。 (9) 旋踵:畏縮退後。旋,迴轉。〔參考資料〕另可參考:《晉書.卷六七.溫嶠列傳》
苟且偷安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佞臣董賢,王嘉極諫,被繫於獄中二十餘日而死,追諡忠。王嘉曾上疏哀帝論政,認為孝文帝時吏治清明,官員們盡忠職守,行事不會馬虎草率,得過且過。 「偷安」則見於漢.賈誼《新書.數寧》。賈誼(西元前200∼前168),西漢洛陽人,為文學家兼政論家。文帝召為博士,超遷至太中大夫,所論列多見施行,因遭毀忌,出為長沙王太傅,遷為梁懷王太傅,後懷王墮馬死,誼自傷為傅無狀,年餘亦卒,世人稱為「賈太傅」、「賈長沙」,又稱為「賈生」。所著《新書》共十卷,內容主在懲秦之失,並對漢初君主提出各項治安策。賈誼在書中論到天下情勢,認為很多人都說如今天下已經安定,只有自己敢冒大不韙,說天下尚未安定。他又認為這些人並非愚者,看...
困獸猶鬥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警戒晉國,但若殺了荀林父,便等於楚國再勝利一次,恐怕晉國也無法長久強盛吧!荀林父事奉國君,進則想要竭盡忠誠,退則想要彌補過失,是國家的忠誠衛士,怎能殺他呢?他的戰敗,就如同日蝕月蝕般,哪裡會損害他的光明?」景公於是讓荀林父恢復官職。典源又見《左傳.定公四年》。內容則是表述吳、楚二國對峙於柏舉,吳國的夫㮣王進攻楚軍,大敗楚軍。繼續追趕楚軍至清發時,打算再發動攻擊。夫㮣王認為受困的野獸尚且還要搏鬥,何況是人?如果楚軍覺悟既然不能免於死而一起奮戰,屆時必然會打敗吳國。因此,不妨讓先渡河的人感覺可以逃脫,跟隨在後面的人因羨慕他們,也會沒有了鬥志,所以要等楚軍渡河至一半時,才發動攻擊。果然,又再次打敗了...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