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資料庫查詢時間:2055.4584 ms
共 134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排序方式:
關鍵字 |
搜尋次數 |
關聯性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靈骨塔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安放骨灰的塔樓。如:「每年清明節,他都到寺中的靈骨塔前祭拜雙親。」
|
強愎自用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 君而逃臣:楚莊王為君,晉師統帥為臣,君畏臣而逃。
(9) 社稷:本指土神和穀神,因社稷為帝王所祭拜,後用來泛稱國家。
(10) 病:以此為憂,為其所困。
(11) 次:駐紮。
(12) 管:鄭國地名,地約在今河南省鄭縣。〔參考資料〕 《呂氏春秋.孟夏紀.誣徒》然則王者有嗜乎理義也,亡者亦有嗜乎暴慢也。所嗜不同,故其禍福亦不同。不能教者,志氣不和,取舍數變,固無恆心。若晏陰,喜怒無處。言談日易,以恣自行,失之在己,不肯自非。愎過自用,不可證移。見權親勢,及有富厚者,不論其材,不察其行,敺而教之,阿而諂之,若恐弗及。
|
情不自持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相傳陰曆七月七日為牽牛、織女二星相會之期,稱為「七夕」。舊俗婦女此夕必備陳瓜果、鮮花、胭脂於庭中向天祭拜,以期擁有姣美的面貌;並對月引線穿針,以期雙手靈巧,長於刺繡織布,稱為「乞巧」。詩中描述的女性看到七夕如影隨形的月亮時,想起乞巧的傳說,因此「情來不自禁」,一時感情激動,便也學著傳說在月下引線穿針,希望自己能夠變得更美、手藝更靈巧,以得到美好姻緣。後來典源文獻裡的「情來不自禁」,演變成「情不自禁」這句成語,表示感情激動得無法自我控制。
|
弔奠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弔唁祭奠。《三國演義》第一八回:「因即下令屯住軍馬,大設祭筵,弔奠典韋亡魂。」《文明小史》第四一回:「等到開弔那天,到者上自官場,下至學堂,一齊都來弔奠。」
|
春花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過年祭拜祖先神明時,插在發糕或米飯上的紙製花朵。
|
餕餘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吃剩或祭拜過的食物。明.孫仁孺《東郭記》第二二齣:「老師,我每可就此共享餕餘,猜拳行令。」
|
二結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公廟 。隨著早期移民來臺拓荒,二結三王公於二百二十年前由先民廖地從福建省漳浦湖西坑攜到二結建廟供村民祭拜。由於王公神蹟顯赫,二結王公廟除了是當地主要信仰中心外,也成為宜蘭地區重要的宗教據點。二結王公廟於民國十八年﹙西元1929﹚改建,迄今已有七十幾年的歷史。大部份住在二結地區的居民,遇到出外、當兵、行車、病痛等事情,均會到廟裡上個香祈求平安,因此與王公廟均有一份很深的情感。廟前的廣場與兩棵大榕樹,更是社區老人下棋聊天及小孩子的主要遊戲場所,這樣的歷史空間同時也承載了二結人共同的記憶!二結王公廟位置
|
拜天地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祭拜天地。[例]為了哥哥結婚,家裡特地殺了頭豬公拜天地。
|
香燭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祀神供佛所用的香與蠟燭。[例]除夕時,父親會點上香燭帶著全家祭拜,向祖先辭歲。
|
專愎自用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 君而逃臣:楚莊王為君,晉師統帥為臣,君畏臣而逃。
(9) 社稷:本指土神和穀神,因社稷為帝王所祭拜,後用來泛稱國家。
(10) 病:以此為憂,為其所困。
(11) 次:駐紮。
(12) 管:鄭國地名,地約在今河南省鄭縣。〔參考資料〕 《呂氏春秋.孟夏紀.誣徒》然則王者有嗜乎理義也,亡者亦有嗜乎暴慢也。所嗜不同,故其禍福亦不同。不能教者,志氣不和,取舍數變,固無恆心。若晏陰,喜怒無處。言談日易,以恣自行,失之在己,不肯自非。愎過自用,不可證移。見權親勢,及有富厚者,不論其材,不察其行,敺而教之,阿而諂之,若恐弗及。
|
![]() |
貓頭鷹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