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95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351.5748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捕拿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捉拿、追捕。《儒林外史》第一○回:「魯編修道:『古語道得好:無兵無糧,因甚不降?』只是各偽官也逃脫了許多,只有他領著南贛數郡一齊歸降,所以朝廷尤把他罪狀的狠,懸賞捕拿。」
簿責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當場以罪狀責問。《史記.卷五七.絳侯周勃世家》:「吏簿責條侯,條侯不對。」
鄒容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人名。(西元1885~1905)原名紹陶,字慰丹,四川巴縣人。清末留學日本,回國後加入章炳麟等組成的愛國學社,力倡革命抗清,著《革命軍》一書歷數滿人腐敗罪狀,宣揚民主,號召國人革命。後因常在蘇報發表文章攻訐清廷,與章炳麟等同遭拘禁,兩年後死於上海租界獄中。
擢髮數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我萬萬沒想到您能夠登上如此高位,我自知罪該萬死,今天是生是死就由您決定吧!」范雎故意反問:「你有多少罪狀啊?」須賈回道:「我的罪狀太多了,恐怕即使把頭髮全部拔下,都還不夠用來計數我的罪行。」後來「擢髮難數」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來形容罪狀極多,難以計數。
明刑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古代一種刑罰。將犯人去其冠飾,書其罪狀於背。《周禮.地官.司救》:「三罰,而士加明刑,恥諸嘉石,役諸司空。」漢.鄭玄.注:「加明刑者,去其冠飾,而書其邪惡之狀,著之背也。」
七大死罪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自中世紀神學觀點而論,指七種世俗罪:驕傲、嫉妒、憤怒、怠惰、貪財、貪吃及好色。是撒旦地位自天使墮落為魔鬼的原因,也是世人被判下地獄的罪狀
徙日移天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兩人因而伏法。但平亂後,司馬冏權勢漸大,態度日趨驕傲,也逐漸引起眾人不滿。河間王司馬顒上書陳述他的罪狀,司馬冏聽說後非常苦惱,與部屬商議該如何應對。有人建議他將權力讓出來,從事中郎葛旟聽了生氣地說:「趙庶人聽任孫秀,移天易日,當時喋喋,莫敢先唱。」意思即是指當初趙王司馬倫聽信孫秀的話,胡作非為,當時大家都在私底下談論,沒人敢發難,只有齊王身先士卒。如今河間王等人受人挑撥,反而要來對付齊王,大家應該要討伐那些進讒言的人,怎麼反而要齊王屈服他們呢?其中「移天易日」即是指當初趙王司馬倫的篡位亂政,用以比喻奸臣盜弄政權,顛倒是非,欺上瞞下,也作「移天徙日」、「移天換日」等形式。
招狀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承認罪狀的供詞。元.戴善甫《風光好》第四折:「這是他誑君的招狀,親筆的情詞。」《初刻拍案驚奇》卷二:「高宗見了招狀,大罵:『欺君賊婢!』」也稱為「伏狀」、「招伏」。
伏狀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承認罪狀的供詞。元.關漢卿《竇娥冤》第二折:「既然招了,著他畫了伏狀。」《水滸傳》第二七回:「讀了朝廷明降,寫了犯由牌,畫了伏狀。」也作「招伏」、「招狀」。
招承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承認罪狀。元.蕭德祥《殺狗勸夫》第三折:「我替你把死屍骸送出汴梁城,隨他拖到官中加烤打,我也拚的把殺人公事獨招承。」《初刻拍案驚奇》卷一一:「知縣又用起刑來,只得一一招承道:『去年某月某日,呂大懷著白絹下船,偶然問起緣由,始知被毆詳細。』」也作「招認」。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