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400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艾德華個人偏好量表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9.支配(dominance,Dom):領導團體活動,之配或影響他人的傾向,常為個人的主張辯護,希望能為他人所接受。10.自貶(abasement,Aba):自覺不如他人,對自己行為常有愧疚之心,在尊長前常有畏縮不安傾向。11.慈愛(nurturance,Nur):待人寬厚、仁慈、富有同情心,對於有困難或遭遇不幸的人,有樂於幫助的傾向。12.變異(change,Cha):喜歡做新鮮的事,喜結交新朋友,艾好旅行或其他新的嘗試。13堅毅(endurance,End):堅持一份工作直到做完為止,有毅力,雖遇困難,仍不足以改變其...
巧取豪奪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佛像。 (3) 王家破垣:王涯家的破牆。王,指王涯(?∼西元835),字廣津,唐太原人。博學好古,能為文,家書數萬卷。所集前世名書畫,鑿垣納之。唐文宗甘露之變時被殺,人破其家垣牆取之,或剔取其中金玉而棄其書畫。垣,牆。
傳神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用圖畫、文字描繪,形象生動逼真,充分表現出其神情意態。宋.蘇軾〈題過所畫枯木竹石〉詩三首之一:「老可能為竹寫真,小坡今與石傳神。」
心如刀割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來比喻內心極為痛苦,像被刀割一樣,多用在所關切的人遭受苦難,而自身卻無能為力的狀況下,如明代小說《醒世恆言.卷八.喬太守亂點鴛鴦譜》:「玉郎聽說打著慧娘,心如刀割,眼中落下淚來,沒了主意。」便是如此。
欺世盜名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即「欺世盜名」。見「欺世盜名」條。 01.宋.鄭剛中〈論治道人材疏〉:「至若倚忠為奸,盜名欺世,無能為而可以害吾之有為,託能言而有以搖吾之國是者,茲又人君之所當去也。」 02.《野叟曝言.第六四回》:「弟亦非重視阿堵,而盜名欺世,實有所難;但人命事大,惟有將先生此舉,焚香告天,默表此心。」 參考詞語︰欺世釣譽注音︰ㄑ| ㄕˋ ㄉ|ㄠˋ ㄩˋ漢語拼音︰qī shì diào yù釋義︰猶「欺世盜名」。見「欺世盜名」條。 01.《元史.卷一九九.隱逸列傳.序》:「世主亦苟取其名而強起之,及考其實,不如所聞,則曰『是欺世釣譽者也』,上下豈不兩失也哉!」 參考詞語︰釣名欺世注音︰ㄉ|ㄠˋ ㄇ|ㄥ...
大勢已去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整個局勢已經無法挽回。《新唐書.卷一○.昭帝本紀.贊曰》:「其禍亂之來有漸積,及其大勢已去,適丁斯時,故雖有智勇,有不能為者矣。」《封神演義》第九七回:「紂王看見,不覺大驚,知大勢已去,非人力可挽。」
斬草除根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左傳.隱公六年》五月庚申,鄭伯侵陳,大獲。往歲,鄭伯請成于陳,陳侯不許。五父諫曰:「親仁善鄰,國之寶也。君其許鄭!」陳侯曰:「宋、衛實難,鄭何能為!」遂不許。君子曰:「善不可失,惡不可長,其陳桓公之謂乎!長惡不悛,從自及也,雖欲救之,其將能乎?《商書》曰:『惡之易也,如火之燎于原,不可鄉邇,其猶可撲滅!』周任1>有言曰:『為2>國家者,見惡如農夫之務去草焉,芟夷3>蘊崇4>之,絕其本根,勿使能殖5>,則善者信6>矣。』」 〔注解〕 (1) 周任:周朝時賢能的大夫,生卒年不詳。 (2) 為:治理。 (3) 芟夷:割草。芟,音ㄕㄢ,除草。 (4) 蘊崇:積聚。 (5) 殖:生長。 (...
憲法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憲法(Constitution)憲法作為一個國家內部設立的規範,其內容包刮國家與人民關係以及國家內部組織的法律,且此法律能為國家所服從、遵守。(註1)憲法的功能一、保障基本權二、組織與限制國家權力三、維持國家運作秩序四、促進國家整合的功能目錄1 憲法的特性1.1 一、最高性1.2 二、原則性1.3 三、開放性1.4 四、政治性1.5 五、妥協性1.6 六、固定性與機動性2 參考書目3 關鍵字 憲法的特性 一、最高性憲法的最高性具有以下兩種意義(一)憲法在國家所有法秩序的體系中效力最高,而憲法的效力非源自於其他法律,憲法自...
造就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培養、栽培使有成就。[例]他創辦學校的目的,是希望能為國家社會造就更多人才。
巧思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靈巧的構想。《南史.卷三一.張裕傳》:「永涉獵書史,能為文章,善隸書,騎射雜藝,觸類兼善。又有巧思,益為文帝所知。」《三國演義》第七八回:「洛陽良工有蘇越者,最有巧思。」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