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400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3.柔弱禁不起打擊。如:「脆弱」。《晉書.卷三三.石苞傳》:「吳人輕脆,終無能為。」
孤掌難鳴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先秦集法家思想之大成的《韓非子》,在〈功名〉篇中提到:明君要立功成名必須建立領導的威勢以獲得天下大眾的擁護愛戴,其地位才能安定崇高,而人臣也才能把握所長盡所能為國盡忠。如果能如此,地位尊崇的國君就能掌控忠臣做事,國家必然長治久安,而且君臣的關係名實相符,如影隨形,彼此意願相通,各盡本分。所以說人君最大的憂患在於無人呼應,就好像用一個巴掌鼓掌,怎麼樣也發不出聲音。後來文中的「一手獨拍,雖疾無聲」,就演變成為「孤掌難鳴」這個成語,比喻人孤立無助,不能成事。
開門揖盜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移室懣列傳》:「人生會有一死耳,汝輩慎勿降賊!一旦開門納賊,城中百姓皆被殺掠,毋以我故敗國家事,賊無能為也。」 參考詞語︰開門延盜注音︰ㄎㄞ ㄇㄣˊ |ㄢˊ ㄉㄠˋ漢語拼音︰kāi mén yán dào釋義︰即「開門揖盜」。見「開門揖盜」條。 01.明.王濟《君子堂日詢手鏡》:「檳榔善墜,惟瘴氣者可服,否則能病真氣,有開門延盜之患。」 02.清.魏源《魏源集.補錄.籌海篇一.議守上》:「所謂誘賊入內河者,謂兵、砲、地雷,水陸埋伏,如設阱以待虎,設罾以待魚,必能制其死命而後縱其入險,非開門延盜之謂也。」
戮力同心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墨子.尚賢中》1>今王公大人中實將欲治其國家,欲脩保而勿失,胡不察尚賢為政之本也?且以尚賢為政之本者,亦豈獨子墨子之言哉!此聖王之道,先王之書距年之言也。傳曰:「求聖君哲人,以裨輔而身。」〈湯誓〉曰:「聿2>求元聖,與之戮力3>同心,以治天下。」則此言聖之不失以尚賢使能為政也。故古者聖王唯能審以尚賢使能為政,無異物雜焉,天下皆得其利。 〔注解〕 (1) 典故或見於《左傳.成公十三年》、《國語.齊語》。 (2) 聿:音ㄩˋ。發語詞,用於句首或句中,無義。 (3) 戮力:合力、努力。戮,音ㄌㄨˋ,合、併。〔參考資料〕 ■《左傳.成公十三年》夏四月戊午,晉侯使呂相絕秦,曰:「昔逮我獻公及穆...
教學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項:1. 目的性:教學的目的性是指教學活動能達成預期學習結果。2. 釋明性:教學的釋明性是指教學意圖能為學生所理解、仿效。3. 覺知性:教學的覺知性是指教學成果能為師生雙方所共同覺知。 教學的影響因素教學的影響因素主要有目標、教學者、進度、評鑑、學生、環境、方法等因素,這八個因素之間有相互的關連性(林生傳,民77;Kemp,1977)。從教學系統設計觀點來看,這些教學影響因素,主要是回應有關學生、目標、方法和評鑑等問題。 關鍵字中文關鍵字:教學英文...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多。一般以家貓從古到今都保存著的畏寒特點,推測其家貓的祖先產於溫暖地帶。故非洲野貓及亞洲野貓有極大可能為家貓的直接近親。在古代人住過的洞穴中曾發現貓骨頭,雖然古代人可能僅是將吃貓果腹,但也有可能同時馴化、飼養貓,控制有害動物如鼠。前30世紀時,埃及的農業已十分發達,當時就有養貓保護穀倉、防鼠害,故埃及人將貓奉為神明,而非純種家貓就是這些貓的後代。據說埃及由於將貓視為神明看待,殺貓者將被處以死刑。前9世紀,埃及人將這種馴化過的貓傳入義大利,義大利在4世紀時將這種短毛貓傳入歐洲內陸,並培育出純種的短毛貓,還在17世紀傳入美洲...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儲藏文書或財物的地方。《說文解字.广部》「府」字.清.段玉裁.注:「文書所藏之處曰府。」《孟子.告子下》:「今之事君者,皆曰我能為君辟土地,充府庫。」
先發制人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04.《資治通鑑.卷一○二.晉紀二十四.海西公太和四年》:「太宰恪之子楷及垂舅蘭建知之,以告垂曰:『先發制人,但除評及樂安王臧,餘無能為矣。』」
俄頃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很短的時間。《晉書.卷六七.郗鑒傳》:「安曰:『不能為性命忍俄頃邪!』」《文選.任昉.王文憲集序》:「前古所未行,皆取定俄頃,神無滯用,太祖受命。」
高枕無憂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戰國策.齊策四》齊人有馮諼者,貧乏不能自存,使人屬孟嘗君,願寄食門下。……後孟嘗君出記,問門下諸客:「誰習計會,能為文收責於薛者乎?」馮諼署曰:「能。」孟嘗君怪之,曰:「此誰也?」左右曰:「乃歌夫長鋏歸來者也。」孟嘗君笑曰:「客果有能也,吾負之,未嘗見也。」請而見之,謝曰:「文倦於事,憒於憂,而性懧愚,沉於國家之事,開罪於先生。先生不羞,乃有意欲為收責於薛乎?」馮諼曰:「願之。」於是約車治裝,載券契而行,辭曰:「責畢收,以何市而反?」孟嘗君曰:「視吾家所寡有者。」驅而之薛,使吏召諸民當償者,悉來合券。券遍合,起矯命以責賜諸民,因燒其券,民稱萬歲。長驅到齊,晨而求見。孟嘗君怪其疾也,衣冠而...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