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400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馬斯洛需求層次理論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把自己的體能練到極致,讓自己成為世界一流或是單純只為了超越自己。一位企業家,真心認為自己所經營的事業能為這社會帶來價值,而為了比昨天更好而工作。• 激勵措施:設計工作時運用複雜情況的適應策略,給有特長的人委派特別任務,在設計工作和執行計劃時為下級留有餘地。(六)超自我實現超自我實現(Over Actualization)是馬斯洛在晚期時,所提出的一個理論。這是當一個人的心理狀態充分的滿足了自我實現的需求時,所出現短暫的「高峰經驗」,通常都是在執行一件事情時,或是完成一件事情時,才能深刻體驗到的這種感覺,通常都是出現在藝術...
塞翁失馬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淮南子.人間》近塞上之人,有善術者1>,馬無故亡而入胡2>,人皆弔3>之。其父曰:「此何遽4>不為福乎?」居數月,其馬將5>胡駿馬而歸,人皆賀之。其父曰:「此何遽不能為禍乎?」家富良馬,其子好騎,墮而折其髀,人皆弔之。其父曰:「此何遽不為福乎?」居一年,胡人大入塞,丁壯者引弦而戰,近塞之人,死者十九,此獨以跛之故,父子相保。故福之為禍,禍之為福,化不可極,深不可測也。 〔注解〕 (1) 善術者:擅長養馬技術的人。 (2) 亡而入胡:逃到北方胡人聚居的地方。亡,音ㄨㄤˊ,逃跑。 (3) 弔:慰問。 (4) 何遽:如何。 (5) 將:帶領。
自怨自艾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謳歌者不謳歌益而謳歌啟,曰:『吾君之子也。』……舜、禹、益相去久遠,其子之賢不肖,皆天也,非人之所能為也,莫之為而為者,天也;莫之致而至者,命也。匹夫而有天下者,德必若舜、禹,而又有天子薦之者。故仲尼不有天下。繼世而有天下,天之所廢,必若桀、紂者也。故益、伊尹、周公不有天下。伊尹1>相湯2>以王於天下,湯崩,太丁未立,外丙二年,仲壬四年,太甲3>顛覆湯之典刑4>,伊尹放之於桐三年,太甲悔過,自怨自艾5>,於桐處仁遷義6>,三年以聽伊尹之訓己也,復歸于亳。」 〔注解〕 (1) 伊尹:名摯,商初的賢相,生卒年不詳。相傳湯伐桀,滅夏,遂王天下。湯崩,其孫太甲無道,伊尹放諸桐宮,俟其悔過,再迎之復...
鞠躬盡瘁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鞠躬,彎身以示敬慎。盡瘁,竭盡辛勞。鞠躬盡瘁指不辭辛勞,盡力於國事。明.王世貞《鳴鳳記》第六齣:「我老臣不能為玉燭于光天,豈忍見銅駝于荊棘,明日奏過聖上,親總六帥,鞠躬盡瘁,死而後已。」
居心叵測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參考詞語︰心懷叵測注音︰ㄒ|ㄣ ㄏㄨㄞˊ ㄆㄛˇ ㄘㄜˋ漢語拼音︰xīn huái pǒ cè釋義︰猶「居心叵測」。見「居心叵測」條。 01.《三國演義.第五七回》:「曹操心懷叵測,叔父若往,恐遭其害。」 02.《醒世恆言.卷二四.隋煬帝逸遊召譴》:「卻有第二子晉王廣,……卻只是心懷叵測,陰賊刻深,好鉤索人情深淺,又能為矯情忍詬之事。」
得魚忘筌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06.清.袁枚《隨園詩話》卷二:「後之人未有不學古人而能為詩者也。然而善學者,得魚忘筌;不善學者,刻舟求劍。」
怙惡不悛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左傳.隱公六年》五月庚申,鄭伯侵陳,大獲。往歲,鄭伯請成1>于陳,陳侯不許。五父諫曰:「親仁善鄰,國之寶也。君其許鄭!」陳侯曰:「宋、衛實難2>,鄭何能為?」遂不許。君子曰:「善不可失,惡不可長,其陳桓公之謂乎!長惡不悛3>,從自及也。雖欲救之,其4>將能乎?」 〔注解〕 (1) 成:和解、媾和。 (2) 難:音ㄋㄢˋ,災禍。 (3) 悛:音ㄑㄩㄢ,悔改。 (4) 其:同「豈」,難道。
高瞻遠矚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高瞻」:漢.王充《論衡.別通》夫孔子之門,講習五經,五經皆習,庶幾之才也。顏淵曰:「博我以文。」才智高者,能為博矣。顏淵之曰「博」者,豈徒一經哉?我不能博五經,又不能博眾事,守信一學,不好廣觀,無溫故知新之明,而有守愚不覽之闇,其謂一經是者,其宜也。開戶內日之光,日光不能照幽;鑿窗啟牖,以助戶明也。夫一經之說,猶日明也;助以傳書,猶窗牖也。百家之言,令人曉明,非徒窗牖之開,日光之照也。是故日光照室內,道術明胸中。開戶內光,坐高堂之上,眇升樓臺,窺四鄰之庭,人之所願也。閉戶幽坐,向冥冥之內,穿壙穴臥,造黃泉之際,人之所惡也。夫閉心塞意1>,不高瞻覽2>者,死人之徒也哉。 〔注解〕 (1)...
人云亦云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03.清.吳雷發《說詩菅蒯》:「余凡諸立論,斷不肯拾人牙慧,寧為人所訕笑,而人云亦云,終有所不能為也。」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彎、曲。《晉書.卷九四.陶潛傳》:「吾不能為五斗米折腰。」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