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71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15.6262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竊鐘掩耳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這鐘聲會引來他人的搶奪,於是急忙將自己雙耳摀住,以為這樣自己聽不見,那麼別人也就聽不到了。後來這個愚行為的故事被濃縮成「掩耳盜鈴」,用來比喻自己欺騙自己且妄想藉以瞞騙他人。出現「掩耳盜鈴」的書證如明.沈德符《萬曆野獲編.卷二.列朝.朝覲官進獻》:「夫既曰官銀,那有無礙之理,真掩耳盜鈴也。」然而從古書裡的記載,卻不難看出早期文獻的「鈴」都是作「鐘」,例如北齊.劉晝《劉子.卷二.慎獨》用的就是「盜鐘掩耳」,《梁書.卷一.武帝本紀上》又省作「盜鐘」。
門房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大門左右的房舍。《喻世明言.卷一.蔣興哥重會珍珠衫》:「只是大娘分付在那一門房安歇?」《儒林外史》第一二回:「思量房裡沒有別人,只是楊執中的兒子在那裡混,因一直尋到大門門房裡。」
洩憤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發洩內心的憤恨。[例]為了洩憤而傷及無辜,是最愚的行為。
千慮一得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 韓信說︰從前春秋時代,百裡奚在虞國,而虞國滅亡,後來到了秦國,而秦國成了霸主。並不是他在虞國時愚,而到了秦國便變聰明了,而是當局能不能聽他的話的緣故。如果這一次成安君聽了你的話,那末被被擒的該是我了。所以我誠心向您請教,希望您能給我指教。」 李左車便說︰「我聽說『智者千慮,必有一失;愚者千慮必有一得。』我的話雖然未必值得採用,但也不妨提出來供你參考。」 於是便分析當前情勢,如果繼續向燕國進兵,必然不利,不如暫時休養士卒,先以戰勝之余威,勸告燕國投降,燕國投降了,齊國也就不敢抗拒了。 韓信聽了,覺得很有道理,就採納了...
猿猴取月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本指佛教傳說中猿猴因對物象認識不清,心懷貪欲,下井撈月而墜落水中的故事。見《摩訶僧祗律》卷七。後比喻凡夫把假有的世界當作真實,心生貪欲,使自己陷入煩惱之境。或比喻人做事徒勞無功。也作「海中撈月」。
傻氣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痴呆愚的樣子。《花月痕》第一四回:「只是有點傻氣,一語不合,便哭起來!」
危及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傷害到、威脅到。如:「歹徒這種玉石俱焚的衝動行為,已危及大家的安全。」
頑石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比喻愚駑鈍的人。《三國演義》第三八回:「亮乃一耕夫耳,安敢談天下事?二公謬舉矣。將軍奈何舍美玉而求頑石乎?」
失志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昏昧、心神恍惚。《喻世明言.卷二六.沈小官一鳥害七命》:「只因這老狗失志,說了這幾句言語,況兼兩個兒子,又是愚之人,不省法度的。」《初刻拍案驚奇》卷四:「又或用術攝其魂,使他顛蹶狂謬,失志而死。」
個體性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目錄1 "個體性(individuality)"1.1 定義1.2 內容說明1.3 參考文獻 "個體性(individuality)" 定義 保守城邦道德氾濫主義,使得善掛帥,美及真消失不見;德的高度發揚,卻造成德而無知,變成德。此時「個體性」抬頭,成為第一優先的教育目的。 內容說明 當時著名的希臘辯者普羅塔格拉斯、蘇格拉底、柏拉圖等人不斷致力於提倡、解釋個人性的重要,而其後羅馬人與希臘辯者更一再呼籲:須將個人性作為教育目標。個人是萬物的尺度為希臘辯者普羅塔格拉斯之名言,認為人是萬物一切的衡量標準。「個別的人」不只...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