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416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396.3463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體貼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設身處地為他人著想,並給予關懷和照顧。[例]人與人若能互相體貼,就能避免許多不必要的衝突
行為主義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systematic desensilization)  基本上是相信人不可能同時緊張又放鬆,亦即有衝突性的情緒與行為。這是Jacobson(1938)開創、經由Wolpe(1958)所繼續研發出來的(張厚粲,1997),根據古典條件(classical conditioning)的原理所研發的治療法,認為行為是經由條件學習而獲得,也可以根據反條件的方式讓學習解除。讓焦慮的當事人,先學會嫻熟放鬆(re1axation)的動作,然後要當事人把會引起焦慮的情境或事件,依焦慮程度的高低作適當排列(例如從零焦慮——自己在房間唱歌...
紮根理論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理論飽和為止。)、形成理論飽和。文獻比較:導出的理論與既存的文獻作比較(如果推導出來的理論和文獻有些衝突,這樣比較修正,有助於提升整體研究構想的改進,進而提升內在效度;若是和文獻符合,這樣的比較則也助於研究發現普遍化的推論,而提高研究的外在效度。)  但Conard(1978)和Lichtman(2010)在文獻探討的步驟則有不同看法,其認為文獻會影響研究者個人的主觀意識,所以並不建議在一開始就閱讀文獻。 關鍵字中文:紮根理論、編碼、質性研究英文:Grounded theory 參考文獻Pandit, N. R. (19...
本我自我超自我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支配,屬於人格結構中的道德部份。在佛洛伊德的學說中,超我是父親形象與文化規範的符號內化,由於對客體的衝突,超我傾 向於站在「本我」的原始渴望的反對立場,而對「自我」帶有侵略性。超我以道德心的形式運作,維持個體的道德感、迴避禁忌。 超我的形成發生在戀母情結的崩解時期,是一種對父親形象的內化認同,由於小男孩無法成功地維持母親成為其愛戀的客體,對父親可能對其的閹割報復或懲罰產生 去勢焦慮(castration anxiety),進而轉為認同父親。
佛洛依德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Three Essays on the Theory of Sexuality))。弗氏視伊底帕斯衝突為性心理發展與啟蒙之型態,藉此指出他所確信人性對亂倫的渴求,與壓抑此慾望之必要。他並轉求文化人類學對圖騰崇拜的研究,主張此崇拜以儀式性演繹,正反映出部落型態之伊底帕斯衝突。任何對佛氏思想的討論,若不觸及其影響力深遠又爭議不斷,關於性別社會學|女性角色與心理層面之議題,便無以稱之完備。雖弗氏為早期提倡女性自由與教育之健將(參見其〈開化性道德與當代神...
性別角色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其預設性別角色期待越趨於不一致時,承受的壓力亦隨之增加。目錄1 社會層面觀點1.1 功能學派1.2 衝突學派2 個人層面觀點2.1 社會學習論2.2 認知發展論3 參考書目 社會層面觀點 功能學派功能學派提出以生理的差異作為兩性在社會角色上的分工基礎準則是合理的,男女彼此依其專長各司其職,作為家庭制度發展的基礎,如此的角色分工可使責任分攤,提高工作效率。 衝突學派衝突學派認為...
爭執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各執己見,不肯相讓。[例]人與人之間若能互相關懷,互相信賴,許多爭執或衝突自然消弭於無形。
學生次級文化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規範均會影響學生次級文化的形成。社會方面:由於發展與變遷過於快速,導致固有文化體系的脫節、新舊文化的衝突以及價值體系的混亂,年輕一代的學子無法接受上一代所給予的生活意義與行為典範,世代之間無法取得共識,因此轉而尋求年齡、思想相近的同儕團體之認同,在彼此相互影響及採取共同行動的結果下,形成了次級文化。另外,消費能力的提升、大眾傳播媒體與商業廣告的推波助瀾,也會加速學生次級文化的形成。 學生次級文化的特質  依據次級文化的意義,與多位學者的分析(李亦園,民73;何英奇,民74;林清江,民78;陳奎憙,民79,Coleman,...
理性主義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是他在與其他人的討論過程中,通常先問一問題,與其討論者則給一個答案。蘇格拉底於是繼續問問題,直到全部衝突被解決,或者直到討論者承認他不知道答案(他的大多數討論以此結束)。蘇格拉底沒聲稱知道答案,但是關鍵地並且合理地接近問題的能力並不因此而隱沒。 參考資料勃蘭特·羅素 《西方哲學史》弗雷德裡克·馮·哈耶克 《致命的自負》《自由秩序原理》波普爾 《開放社會及其敵人》 外部連結 Stanford Encyclopedia of Philosophy entry on Rationalism vs. Empiricism 以上資...
失意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意見衝突,不和睦。南朝宋.鮑照〈代結客少年場行〉:「失意杯酒間,白刃起相讎。」唐.李朝威《柳毅傳》:「近與天將失意,塞其五山。」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