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416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409.4182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觸犯、冒犯。如:「唐突」、「衝突」。
艾瑞克森(E._Erikson)人格發展論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在哪個年齡段形成的,給你以反思的依據。 人格發展八階段嬰兒期(0~1.5歲):基本信任和不信任的心理衝突此時不要認為嬰兒是一個不懂事的小動物,只要吃飽不哭就行,這就大錯特錯了。此時是基本信任和不信任的心理衝突期,因為這期間孩子開始認識人了,當孩子哭或餓時,父母是否出現則是建立信任感的重要問題。信任在人格中形成了"希望"這一品質,它起著增強自我的力量。具有信任感的兒童敢於希望,富於理想,具有強烈的未來定向。反之則不敢希望,時時擔憂自己的需要得不到滿足...
一丘之貉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然而,楊惲年少得志,難免表現出一副驕傲自大的模樣,於是就和宣帝最信任的老臣太僕長樂意見不合,經常有所衝突。那時候剛好發生匈奴的國王單于被殺,楊惲聽到了這件事情,就發表議論,說:「遇到一個這樣不好的君王,他的大臣給他擬好治國的策略而不用,使自己自白送了命,就像秦朝時的君王一樣,專門信任小人,殺害忠貞的大臣,結果國亡了。 如果當年秦朝不如此,可能到現在國家還存在。從古到今的君王都是信任小人的,真像同一山丘出產的貉一樣,毫無差別呀!」太僕長樂就把楊惲所說的這番話,告訴了宣帝,而且又力油添醋地渲染,宣帝聽了非常不高興,於是就將楊...
鷸蚌相爭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方爭執不相讓,必會造成兩敗俱傷,讓第三者獲得利益。 3.故事內容戰國時代,趙國和燕國因為利害關係起了衝突,準備戰爭,這件事情被【合縱抗秦】的蘇秦知道了,他怕秦國坐收漁利,就進行調解。蘇秦到了趙國,對惠王說【我剛剛看見一隻河蚌張開蚌殼晒太陽;後來,鷸鳥飛來,啄住河蚌的肉,河蚌立即把兩片殼合上,箝住了鷸鳥的嘴,雙方相持不下。鷸鳥對河蚌說﹕看你能支撐多久?河蚌也倔強的說﹕我也不相信你能支撐很久!兩者相持不下,互不相讓;最後,漁夫走來,把他們兩個都活捉了去。現在,趙國和燕國如此戰爭下去,雙方百姓都受到傷害,這種情形正像鷸鳥和河蚌...
因噎廢食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呂氏春秋》一書為戰國時秦相呂不韋聚集門客,各記所聞論述而成,種種異說雜陳於書中,為雜家之祖。〈蕩兵〉一篇主要論述用兵的重要,為辯駁墨家非攻之說而作。作者認為,父母若從不鞭打小孩,便無法禁止孩子的叛逆頑劣;國家若沒有刑罰,便無法禁止人民的相互衝突;天子若不行誅伐,便無法禁止諸侯之間的的暴力相向。所以一些必要的懲罰不應該廢除,只是在運用時必須有技巧。在用兵方面也是同樣的道理,聖明君王應擁有可除暴安良的軍隊,而非不需要軍隊。假使有人在吃飯時噎死,就禁止天下人飲食;有人在乘船時溺死,就禁止天下人乘船;都是很荒謬的事!那麼,有人因為曾有君王用兵喪失國家,就想盡廢天下的軍隊,同樣是荒謬的事。那軍隊是不能...
劍拔弩張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近義:一觸即發,箭在弦上反義:心平氣和,相安無事辨似: 「劍拔弩張」及「一觸即發」都可用來形容形勢非常緊張。 「劍拔弩張」已在備戰狀態,側重於形容氣勢的逼人;「一觸即發」衝突隨時會發生,側重於形容局勢的緊繃。 劍拔弩張 一觸即發 辨似例句 ○ ㄨ 兩國各在邊境上部署重兵,形勢~,大戰一觸即發。 ㄨ ○ 波斯灣戰爭~,真叫人擔心。
移情與反移情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到「諮商師無意識地將正向或負向的願望、幻想、感覺指向或投射到個案身上,究其原因乃是諮商師個人未解決的衝突。」(Gladding,2006,p.38) 若諮商師缺乏覺察,表現出不適當的情感,不了解個人的信念、特質、態度、需要和未竟事務是如何滲透至關係中,失去客觀性,則會使治療效果不彰,可和督導討論、自我覺察找出反移情根源、個人接受分析等方式覺察自己對個案的反移情狀態。(註二)Brems(2001)闡述四種反移情類型:(1)特定議題型(issue-specific):對特定話題產生迴避、負向,或情緒高漲的反應;(2)特定刺激...
退避三舍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比喻遇到實力很強的對手,為避免正面衝突折損太多,乃主動讓步,不與人爭。參見「辟君三舍」條。《儒林外史》第一○回:「賢姪少年如此大才,我等俱要退避三舍矣。」《鏡花緣》第五六回:「非獨本郡眾人所不能及,即天下閨才,亦當退避三舍哩!」
孤注一擲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目錄1 出處2 故事內容3 意義4 相似詞5 相反詞6 例句 出處宋.司馬光《涑水記聞.卷六》 故事內容宋真宗在位時,契丹人突然發動大規模的侵略行動,想把宋朝一舉併吞,宋朝上下真是人心惶惶。真宗召開緊急會議,奸臣王欽若說:「契丹兵力雄厚,我們不能跟他們正面發生衝突,唯一的方法是求和,再送上金銀珠寶和美女,契丹國王一定不會再攻打我大宋。」宰相寇準立刻表示反對:「還沒打仗就說喪氣話,你究竟存什麼居心?依我看,不如請皇上御駕親征,一來可以振奮軍心,二來也可嚇阻契丹。」最後真宗採納了寇準的建議,後來果然在澶淵打了勝仗。而王欽若被...
偃旗息鼓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軍隊放下旌旗,停敲戰鼓。比喻事情中止,不再進行。[例]由於聯合國居中調停,衝突雙方終於偃旗息鼓,協議撤軍。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