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416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360.8791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序幕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指某些多幕劇在第一幕前的一場戲。用以介紹劇中人物的歷史和劇情發生的遠因,或預示全劇的主題。後泛指某些敘事性文學作品,在矛盾衝突尚未充分展開前,對人物的背景、時代、環境,及主要人物間的關係所作的交代或提示。
一觸即發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近義:箭在弦上,劍拔弩張反義:相安無事辨似: 「一觸即發」及「劍拔弩張」都可用來形容形勢非常緊張。 「一觸即發」衝突隨時會發生,側重於形容局勢的緊繃;「劍拔弩張」已在備戰狀態,側重於形容氣勢的逼人。 一觸即發 劍拔弩張 辨似例句 ○ ㄨ 這場貿易戰,大有~之勢。 ㄨ ○ 雙方就這樣~地對峙著,誰也不肯先讓步。
泥牛入海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互相矛盾的,不只現在的想法和過去的想法矛盾,內在的想法和外在的想法矛盾,自己和其他人的想法也是充滿了衝突和比較,就像兩頭牛在互相爭鬥,無法解脫,然而泥塑的牛一旦掉入水中,馬上就會融化了;同樣的,一個人如果悟得智慧,開悟見性,原本心中的固執和主觀意識,也會馬上消失無蹤。洞山良价禪師問潭州龍山和尚如何開悟,但是開悟的方法和境界並不是文字或語言可以形容,所以龍山和尚用了「泥牛掉入海中,至今沒有消息」的比喻,表示未開悟前,自己與自己、自己與別人都是對立的,互相不斷爭鬥;開悟之後,這種內外在的對立與爭鬥就不再發生了。因為有了智慧,能夠超越種種對立與統一的矛盾,也就無從鬥起。後來「泥牛入海」這句成語就從這...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3.爭執、起衝突。如:「那兩人一言不和,便衝撞起來了。」
符應原則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符應原則目錄1 緣由2 符應理論3 符應論對社會的批評4 關鍵字5 參考書目 緣由包里斯在其著作中,運用了衝突理論模式來分析當代教育制度的一個範例。在他的分析中明顯地使用衝突變遷與強制的概念,根據美國供共教育所要實施的目標,包里斯認為,就是在替資本主義的存在而實施的,他認為,大眾教育提供個人為適應資本主義社會所需要的知識與技能,再者為培養未來勞動工人適合於資本主義社會所需要的知識與技能,最後培養學生愛國情操及守法守分的習慣,使其確信信行社會制度是公...
史楚普效應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干擾實驗結果,還發現不同性別間也存在些微差異。(註二) 如何進行史楚普實驗史楚普實驗又稱為顏色與文字衝突實驗(color-word conflict test),可以用來評價抑制習慣行為的能力。在隨機安排的文字組合中,依序快速唸出該字詞的顏色名稱,比較念完兩種組合的時間差異。實驗的第一階段,試題中的字詞顏色與字義相符沒有干擾,第二階段則兩者不相符,要求受試者唸出字詞的顏色(而非字義所代表的顏色),於有干擾的情況下進行測驗。結果顯示受試者會因干擾而使讀取速度下降。當字義與文字顏色不一致時,受試者的回答時間較久,原因是由於大...
短兵相接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近義:針鋒相對辨似: 「短兵相接」及「針鋒相對」 都用來比喻激烈的衝突。 「短兵相接」側重於強調彼此對打交鋒;「針鋒相對」側重於強調所處立場對立。 短兵相接 針鋒相對 辨似例句 ○ ㄨ 橄欖球賽是~的肉搏戰,那方體力較佳就佔便宜。 ㄨ ○ 他們的理念不同,會議上總是~,互不相讓。
與虎謀皮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比喻所謀者與對方有利害衝突,事情必辦不成。※語或本《符子》。
害羞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官能症(Zimbardo, 1997)。Bruno 也提出與害羞有關的症狀,對不同人來說有時是會相互衝突的,因為雖然面對同樣都是害羞的問題,但每個人卻會採取不同的因應措施,或有不同的害羞反應(李靜瑤譯,2000)。以下將提出學者對害羞所做的定義:(一) Zimbardo(1981)提出害羞是使人偏向極端關心別人對他的看法的一種心理態度;他會迅速逃避人與情境,以免受到任何潛在性的批評,而且會保持低調以避免引起批評。(二) Buss(1986)提出害羞是種人格特質,是個體因對自我的人際評估而產生的一種在人際場合中會感受緊張、...
Fritz_Perls_完形治療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上的耗竭。融合(confluence):指自己與環境混淆不清,不太能清楚劃分內在與外在經驗。包括沒有衝突,或相信每個人所經驗的情緒及想法都是一樣的。能量(energy)與能量凍結(blocks to energy)能量凍結為一種抗拒的方式,像是身體某部位的緊張、抖動、說話看別處避免接觸、沒有感覺、說話聲音很緊等。治療重心在發現干擾的能量,以便讓當事人對這些感覺有所覺察,然後協助當事人將凍結的能量轉化到更能適應的行為。 治療歷程治療目標自我覺察,並因有覺察擴大了選擇性。覺察包括對環境的理解、對自己的覺知、接受這樣的自己、自...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