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43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15.6783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中線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把球場劃分為兩個相等區域的直線。是比賽雙方的界限。[例]躲避球比賽時,場內的人踩到邊線或中線都算出局。
強詞奪正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強詞奪理」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強詞奪理」原作「強詞昧理」。佛教約於東漢明帝時正式傳入中國,但一直僅流傳於北方,並未傳入江南。直到東漢末年,部分佛教徒為了躲避中原的戰亂,遷居吳地,佛教才隨之進入江南。據唐.神清《北山錄.卷三.合霸王》載,東吳孫權赤烏年間,天竺僧人康僧會為在江南弘法,來到建業,奉勸孫權信佛並建寺塔,顯佛骨舍利神蹟,於是孫權命人建塔十三座,自此篤信佛教。後來孫皓繼位,他暴虐無道,施行苛政,並要拆毀廟宇,褻瀆神佛。眾臣力勸不可,他們認為佛之能力跟其餘眾神不同,且佛塔是先王所建,若輕易拆毀,恐怕會遭到天譴,到時就後悔莫及了。孫皓因此猶豫不決,決定派張昱先去會見僧會,試探...
避凶趨吉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躲避凶險,追求吉利。明.沈鯨《雙珠記》第二一齣:「想伊必是大仙,休咎事曾經明辨,論避凶趨吉,誰人當自先。」也作「避凶就吉」。
遁跡銷聲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隱藏行蹤,不公開出現。[例]為了躲避媒體不斷用各種方式打探隱私,他遁跡銷聲了好一陣子。 △銷聲遁跡。
汗馬之功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針對儒家的仁義說提出許多反駁,並認為法規必須與時俱移,不可食古不化。韓非認為人民都想追求安全和富裕,躲避危險和窮困。如果使人民前往作戰,要人民不顧家庭的生計,一定要立下殺敵的功勞,君主卻又不按功勞給予他們賞賜,結果就會使得人民遭受窮困。如此一來,人民怎麼會甘心為國效力呢?後來「汗馬功勞」這個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來指征戰的功勞,亦泛指一般的功勞。
汗馬功績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針對儒家的仁義說提出許多反駁,並認為法規必須與時俱移,不可食古不化。韓非認為人民都想追求安全和富裕,躲避危險和窮困。如果使人民前往作戰,要人民不顧家庭的生計,一定要立下殺敵的功勞,君主卻又不按功勞給予他們賞賜,結果就會使得人民遭受窮困。如此一來,人民怎麼會甘心為國效力呢?後來「汗馬功勞」這個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來指征戰的功勞,亦泛指一般的功勞。
避禍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躲避災害。《三國演義》第一一五回:「將軍在外掌握兵權,人不能圖,可以避禍。」
東逃西竄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四處奔逃躲避。《醒世恆言.卷三.賣油郎獨占花魁》:「因那年避亂南奔,被官兵衝散了女兒瑤琴,夫妻兩口,淒淒惶惶,東逃西竄,胡亂的過了幾年。」《初刻拍案驚奇》卷一一:「那些家僮見了那人,仔細看了一看,大叫道:『有鬼!有鬼!』東逃西竄。」
雨具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雨傘、雨衣、雨鞋、蓑笠、雨布等蔽雨的用具,統稱為「雨具」。《初刻拍案驚奇》卷二六:「正行之間,遇著大雨下來,身邊並無雨具,又在荒野之中,沒法躲避。」
避匿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躲避、隱匿。《史記.卷八一.廉頗藺相如傳》:「已而相如出,望見廉頗,相如引車避匿。」《楚辭.東方朔.七諫.謬諫》:「直士隱而避匿兮,讒諛登乎明堂。」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