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43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296.8792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逃難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躲避災難而逃往別處。《三國演義》第三五回:「公不必隱諱。公今必逃難至此。」《文明小史》第二八回:「濟川在書房裡聽得外面鬧烘烘的,知道他表兄去打聽了回來,要想逃難,心中只是暗笑,說不得出來探望探望。」
閃避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躲避。《五代史平話.梁史.卷上》:「咱若久留此處,必定帶累劉崇打官司。不如落草閃避。」
沉魚落鴈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無絕對的是非美醜的觀念。「沉魚落雁」就從這裡演變而出,但語意沿用魚、鳥因見毛嬙、麗姬等絕色美女而驚畏躲避,借此來讚美女子的容貌美麗出眾。宋朝無名氏《錯立身》第二齣:「看了這婦人,有如三十三天天上女,七十二洞洞中仙,有沉魚落雁之容,閉月羞花之貌。」即以「沉魚落雁」形容女子容貌的美麗。
閃躲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避開、躲避。如:「面對生活中的各種挑戰,他從不閃躲。」
瓦解冰消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比喻崩潰、分裂或失敗、離散、消失。《魏書.卷一一.廢出三帝紀.出帝平陽王紀》:「莫不雲徹霧卷,瓦解冰消。」《文明小史》第一二回:「所以教士勸他們出門遊學,暫且躲避幾時,等他年此案瓦解冰消,再行回里。」也作「瓦解冰泮」。
躲迷藏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一種遊戲。一人蒙住眼睛,摸索捉他身邊來回躲避的人。也稱為「捉迷藏」。
汗馬之績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針對儒家的仁義說提出許多反駁,並認為法規必須與時俱移,不可食古不化。韓非認為人民都想追求安全和富裕,躲避危險和窮困。如果使人民前往作戰,要人民不顧家庭的生計,一定要立下殺敵的功勞,君主卻又不按功勞給予他們賞賜,結果就會使得人民遭受窮困。如此一來,人民怎麼會甘心為國效力呢?後來「汗馬功勞」這個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來指征戰的功勞,亦泛指一般的功勞。
汗馬勛勞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針對儒家的仁義說提出許多反駁,並認為法規必須與時俱移,不可食古不化。韓非認為人民都想追求安全和富裕,躲避危險和窮困。如果使人民前往作戰,要人民不顧家庭的生計,一定要立下殺敵的功勞,君主卻又不按功勞給予他們賞賜,結果就會使得人民遭受窮困。如此一來,人民怎麼會甘心為國效力呢?後來「汗馬功勞」這個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來指征戰的功勞,亦泛指一般的功勞。
神道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3.神祇。元.馬致遠《岳陽樓》第一折:「小二哥,你供養的是一尊甚麼神道。」《儒林外史》第四三回:「正月十八日,鐵溪裡的神道出現。滿城人家,家家都要關門躲避。」
援經據典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爽自幼聰明好學,十二歲時便能通曉《春秋》、《論語》。桓帝時,太常趙典薦舉荀爽至孝,拜為郎中。後來為了躲避黨錮之禍,荀爽隱居漢水濱十餘年,專事著述,著有《禮》、《易傳》、《詩傳》、《尚書正經》、《春秋條例》、《漢語》、《新書》等書,而有碩儒之稱。黨錮解除之後,司空袁逢薦舉荀爽為官,但荀爽未就職。當時社會動亂,禮教崩壞,人們通常不為妻子服喪,或在為父母服喪期間仍到別人家中弔問喪疾,或者私自為死去的長輩加封諡號,這些行為都是違反禮節的。荀爽便引用典籍裡的記載,來糾正時人錯誤的禮教觀念,雖然沒有完全改變當時人的習俗,也收到了很不錯的效果。後來「引經據典」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來形容引用經書典籍等...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