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共 101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排序方式:
關鍵字 |
搜尋次數 |
關聯性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驩欣鼓舞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歡欣鼓舞」之典源,提供參考。 宋.蘇軾〈上知府王龍圖書〉(據《蘇軾文集.卷四八》引)自近歲以來,蜀人不知有勤恤之加,擢筋割骨以奉其上,而不免於刑罰。有田者不敢望以為飽,有財者不敢望以為富,惴惴焉恐死之無所。然皆聞見所熟,以為當然,不知天下復有仁人君子也。自公始至,釋其重荷,而出之於陷阱1>之中。方其困急時,簞瓢之饋2>,愈3>於千金,是故莫不歡欣鼓舞之至。 〔注解〕
(1) 陷阱:指禍害、災難。
(2) 簞瓢之饋:指微少的贈予。簞瓢,音ㄉㄢ ㄆ|ㄠˊ。簞,竹製的盛飯器具。瓢,由葫蘆做成的舀水器。饋,音ㄎㄨㄟˋ。
(3) 愈:勝過。
|
鼓舞歡忻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歡欣鼓舞」之典源,提供參考。 宋.蘇軾〈上知府王龍圖書〉(據《蘇軾文集.卷四八》引)自近歲以來,蜀人不知有勤恤之加,擢筋割骨以奉其上,而不免於刑罰。有田者不敢望以為飽,有財者不敢望以為富,惴惴焉恐死之無所。然皆聞見所熟,以為當然,不知天下復有仁人君子也。自公始至,釋其重荷,而出之於陷阱1>之中。方其困急時,簞瓢之饋2>,愈3>於千金,是故莫不歡欣鼓舞之至。 〔注解〕
(1) 陷阱:指禍害、災難。
(2) 簞瓢之饋:指微少的贈予。簞瓢,音ㄉㄢ ㄆ|ㄠˊ。簞,竹製的盛飯器具。瓢,由葫蘆做成的舀水器。饋,音ㄎㄨㄟˋ。
(3) 愈:勝過。
|
陷坑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陷阱。《三國演義》第一二回:「操急引軍退五里,密使人掘下陷坑,暗伏鉤手。」《儒林外史》第三九回:「前日總鎮馬大老爺出兵,竟被青楓城的番子用計挖了陷坑,連人和馬都跌在陷坑裡。」
|
敜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閉塞、封閉。《說文解字.攴部》:「敜,塞也。」《書經.費誓》:「敜乃阱,無敢傷牿。」漢.孔安國.傳:「阱,穿地陷獸,當以土室敜之。」
|
避井落坑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比喻剛躲過一件災禍,又遭遇另一件禍害。也作「避坑落井」、「避阱入坑」。
|
引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伸手。唐.韓愈〈柳子厚墓誌銘〉:「落陷阱,不一引手救,反擠之,又下石焉者,皆是也。」
|
游戲塵寰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以玩世不恭的心態,將人生視為遊戲的一種生活態度。明.陳汝元《金蓮記》第四齣:「百煉中凡心俱淨,縱然游戲塵寰,不落腥膻陷阱。」也作「游戲人間」、「遊戲人間」。
|
兩瞽相扶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瞽,盲人。「兩瞽相扶」指兩個盲者互相扶持。比喻彼此都得不到任何利益。如:「他們對餐飲業都不熟悉,卻合夥開餐廳,果然兩瞽相扶,黯然收場。」《韓詩外傳》卷五:「兩瞽相扶,不傷牆木,不陷井阱,則其幸也。」
|
念秧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設圈套騙取財物。《聊齋志異.卷四.念秧》:「隨機設阱,情狀不一,俗以言辭浸潤,名曰:『念秧』。」《鄰女語》第五回:「不磨聽了大驚,以為是念秧之流,即刻嚴詞拒絕而去。」
|
搖尾求食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動物搖著尾巴,向人乞討食物。文選.司馬遷〈報任少卿書〉:「猛虎在深山,百獸震恐。及在檻阱之中,搖尾而求食,積威約之漸也。」
|
![]() |
貓頭鷹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