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資料庫查詢時間:2464.5456 ms
共 159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排序方式:
關鍵字 |
搜尋次數 |
關聯性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顱骨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構成頭顱的骨頭。包括額骨、頂骨、顳骨、枕骨等,主要功用為保護腦部。一般稱為「頭骨」。
|
牼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牛脛骨,即牛膝下的骨頭。《說文解字.牛部》:「牼,牛膝下骨也。」清.黃景仁〈平定兩金川大功告成恭紀〉:「斜攻閒開窮支撐,迎刃桀解無堅牼。」
|
蛇吞象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相傳古時有巴蛇能吞食大象,經過三年,象的骨頭才被吐出。見《山海經.海內南經》。巴蛇身軀瘦長,而象的體形龐大,後世將這種以小吞大的情形,用來比喻人心的貪婪無度。《喻世明言.卷二.陳御史巧勘金釵鈿》:「梁尚賓看這場交易,儘有便宜,歡喜無限。正是:貪痴無底蛇吞象,禍福難明螳捕蟬。」也作「巴蛇吞象」、「巴蛇食象」。
|
鏤心刻骨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刻骨銘心」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這篇〈上安州李長史書〉是唐代詩人李白,在安州遊歷時寫給李(京之)長史自我推薦的書信,期望得到賞識而受到任用。在這之前,李白曾經得罪李長史,但李長史原諒了他,所以在書信中,他引用《世說新語.政事》:晉代王承任東海郡太守時,有一個人因為在老師家讀書讀到太晚,回家時犯了宵禁,王承就說:「鞭打像甯越一樣勤學的人來樹立威名,恐怕不是治理政事的根本之道。」於是派人送他回家。李白以這則故事來讚揚李長史的寬宏大量,並且表明會將李長史的恩德刻在骨頭,記在心上。後來「刻骨銘心」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來形容感受深刻,難以忘懷。
|
股骨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大腿裡的骨頭。是全身最長的骨,約占身長的四分之一。
|
骨肉相連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骨頭和肉相連在一起。比喻關係親密,無法分割。如:「在這片土地上,我們骨肉相連,生死與共。」
|
爭鋒吃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因爭奪感情而嫉妒、吃味,多用於男女關係上。《紅樓夢》第六九回:「人太生趫俏了,可知心就嫉妒。鳳丫頭倒好意待他,他倒這樣爭鋒吃醋的,可是個賤骨頭。」也作「爭風吃醋」、「吃醋爭風」。
|
敲骨吸髓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敲碎骨頭,吸取其中骨髓。形容殘酷的壓榨剝削。如:「像你這樣敲骨吸髓的作為,終究會為人所唾棄。」也作「敲骨剝髓」。
|
刃有餘地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的孔穴,牛就分卸完成了。在這個過程中,連牛體脈絡相連以及筋骨結合的地方都未曾觸及,更不用說會去傷到大骨頭了。一般好一點的廚子,每年要換一把刀,因為他用切割的方式來解牛;普通一點的廚子,每月要換一把刀,因為他用硬砍的方式來解牛。以硬踫硬,刀刃當然容易受損。我這把刀已經使用了十九年,分卸過幾千頭牛,卻仍然像剛磨利的刀,一點損傷都沒有。那是因為我拿的是一把沒有厚度的刀,進入牛的複雜組織,在經絡血脈的空隙中,到處遊走,可以揮灑自如,還覺得很寬綽而有餘地。所以十九年來,都不必換刀。雖然如此,每次遇到筋骨支錯聚結、難於處理的地方,我仍然會集中注意力,小心謹慎地用刀,等挑開關鍵處,牛的骨肉一下子都分開了,就...
|
骾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骨頭卡在喉嚨裡。《說文解字.骨部》:「骾,食骨留咽中也。」如:「如骾在喉」。
|
![]() |
貓頭鷹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