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70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一共     
瀏覽人次:832 收藏人次:323541
1.一同。南朝梁.簡文帝〈與湘東王書〉:「文章未墜,必有英絕領袖之者,非弟而誰?每欲論之,無可與語。思吾子建,一共商榷。」
2.總共。《兒女英雄傳》第六回:「那女子片刻之間彈打了一個當家的和尚,一個三兒,刀劈了一個瘦和尚,一個禿和尚,打倒了五個作工的僧人,結果了一個虎面行者,一共整十人。」《文明小史》第四八回:「主人數了數賓主,一共有了七人,便寫局票擺席。」
    
瀏覽人次:41431 收藏人次:8239691
自然數的第一位。大寫作「壹」,阿拉伯數字作「1」。
單個、不是多數的。如:「一個」、「一張紙」。
相同、一致。如:「一模一樣」、「大小不一」。
專注、純正。如:「一心一意」、「用情專一」。
全、整。如:「一身臭汗」、「一生一世」。
每。如:「一班四十人」、「一頁六百字」。
才、剛剛。如:「一聽就懂」、「天一亮,他便起床。」
放在兩重疊的動詞之間,表示短暫或略微嘗試的意思。如:「動一動」、「問一問」、「聞一聞」。
另外的。如:「蟬,一名知了。」
一旦。表示假設的語氣。如:「一失足成千古恨」。
    
瀏覽人次:12379 收藏人次:2240234
總、合計。如:「一共」、「共計」、「總共」。
    
瀏覽人次:36159 收藏人次:4721817
1.疑問詞:(1) 詢問數目。[例]今晚一共有幾個人要來?  (2) 詢問時間。[例]你今晚幾時來的 ?
    
瀏覽人次:27302 收藏人次:4667191
5.量詞:(1)計算花瓣、葉片或水果、球莖等所分成小塊的單位。如:「這個橘子一共有十二瓣。」(2)計算物件成為瓣狀或破碎後的部分的單位。如:「將蘋果切成四瓣。」、「這瓷瓶被摔成好幾瓣。」
    
瀏覽人次:24153 收藏人次:4085528
4.戲劇中的一個大段落,當臺幕降落時,表示場次的更換或時間的轉移,或同時表示兩者。[例]這次春季公演的新戲,一共分為五幕來演出。
含沙射影     
瀏覽人次:23175 收藏人次:1391693
「含沙射影」這句成語的來源很特殊。首先是晉代干寶曾寫了一部《搜神記》,一共二十卷,收錄了很多神怪靈異之事,也保存了不少民間傳說。在《搜神記》卷一二記載了一種叫「蜮(ㄩˋ)」的水中怪物,這種怪物也叫作「短狐」。牠會用嘴含沙去射人,被射到的人會有抽筋、頭痛、發燒等現象,厲害的還會致死。當地的人用術控制了牠,從肉裡取出了沙石。《詩經》裡頭形容牠不可預測,像鬼一樣,後來的人叫牠為「溪毒」。從這裡的記載知道蜮會「含沙射人」。在晉代另有一位張華寫了一部《博物志》,也記載了一些奇聞異事。在《博物志.卷三.異蟲》中,提到江南山溪中有一種甲殼類的水生動物,長一、二寸,嘴像弓弩形狀,可以向人影射發氣體。被射中的人...
居安思危     
瀏覽人次:21320 收藏人次:871764
春秋時,有一次幾個諸侯國聯合攻打鄭國,鄭國人相當害怕,就準備禮物要去賄賂其中最大的晉國,用以求和。鄭國一共送了三名樂師,裝配齊全的兵車一百輛,各種樂器以及歌女十六人給晉國。晉國國君晉悼公看到後,非常高興,將半數的樂器與歌女賜給大臣魏絳,感謝他對國家的貢獻。但魏絳卻謝絕了晉悼公的贈禮,並藉此機會向悼公進諫說:「今天國家這樣的強盛,是因國君您的才能及眾臣的同心協力,我個人哪有什麼貢獻呢?但臣希望您在享樂的同時,不要忘了國家大事。《書經》裡有句話說:『處於安樂的時候,要想到危險可能隨時會出現。』這樣才能及早做防備,有了防備就不怕災難。我斗膽以這句話規勸您。」晉悼公說:「您的教訓我豈敢不接受?但是沒有...
三令五申     
瀏覽人次:16457 收藏人次:1968251
王存心要給孫武出難題,又問:「那用婦女來試驗也可以嗎?」孫武也說可以。於是吳王召集了宮中的嬪妃宮女,一共一百八十名,讓孫武指揮她們。孫武先將她們分成兩隊,命吳王最寵愛的兩個嬪妃做隊長,讓她們每個人都手持長戟,然後發布命令,要她們依令而行。女兵們都說:「明白了。」孫武又抬出鈇鉞等刑具,設定刑罰,並再三向她們申戒,一定要澈底服從軍令。但是當孫武擊鼓發出號令,女兵們卻大笑起來,完全沒有依令行動。孫武就說:「沒有把命令解釋清楚,這是將官的過失。」於是孫武再將剛才的命令詳細解說一次,接著又擊鼓發出號令。但是女兵仍然大笑,沒有依令行動。孫武便說:「沒有把命令解釋清楚,是將官的過失;既然命令已經解釋清楚,卻...
作威作福     
瀏覽人次:13854 收藏人次:265945
「作威作福」原作「作福作威」。周武王滅殷朝後二年,前往拜訪箕子,請教如何制定為政的基本規範。箕子回答一共有九類大法,分別是:五行、敬用五事、農用八政、協用五紀、建用皇極、乂用三德、明用稽疑、念用庶徵、嚮用五福,威用六極。其中第六類的「三德」,一是正人的曲直,二是剛強能立事,三是和柔能治,用這三種德行來治理人民。只有君主擁有賞賜臣下、使用刑罰、享受美食的權利。臣子則沒有這些權利,否則將會給家裡帶來災禍,還會危及國家安全。箕子所說的這段話見載於《書經.洪範》,後來「作威作福」這句成語,就從原文「臣無有作福、作威」演變而出,用來指仗著權勢欺壓別人。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