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3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502.2477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一口中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一種沒有開衩的長袍。形狀如鐘形,上窄下寬。《西遊記》第二五回:「減省些兒,做個一口中罷了。」《警世通言.卷三三.喬彥傑一妾破家》:「我丈夫頭戴萬字頭巾,身穿著青絹一口中。」也稱為「斗篷」。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自然數的第一位。大寫作「壹」,阿拉伯數字作「1」。
單個、不是多數的。如:「一個」、「一張紙」。
相同、一致。如:「一模一樣」、「大小不一」。
專注、純正。如:「一心一意」、「用情專一」。
全、整。如:「一身臭汗」、「一生一世」。
每。如:「一班四十人」、「一頁六百字」。
才、剛剛。如:「一聽就懂」、「天一亮,他便起床。」
放在兩重疊的動詞之間,表示短暫或略微嘗試的意思。如:「動一動」、「問一問」、「聞一聞」。
另外的。如:「蟬,一名知了。」
一旦。表示假設的語氣。如:「一失足成千古恨」。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距離四方或兩端相等的部位。如:「正中」、「中間」。
裡、內。如:「書中」、「心中」、「夢中」。
介於高低、大小、好壞、強弱之間。如:「中等」、「中型」、「中度颱風」。
一半的。如:「中途」、「中夜」。
表示動作正在進行。如:「工作中」、「研究中」、「使用中」、「錄音中」。
正好、剛好。如:「適中」。
中國的簡稱。如:「中西合璧」、「古今中外」。
射中目標。如:「百發百中」。
得到。如:「中獎」、「中選」、「中籤」。
遭受、感染。如:「中傷」、「中風」、「中毒」、「中暑」。
合、符合。如:「中聽」、「中意」、「中規中矩」。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人與動物飲食、發聲的器官。如:「口腔」、「張口」、「閉口」、「守口如瓶」。
器物納入或放出的地方。如:「瓶口」、「碗口」、「槍口」。
內外相通的地方。如:「港口」、「路口」、「巷口」、「門口」、「關口」。
刀鋒、劍鋒。如:「刀口」、「劍口」。
物體破裂處。如:「傷口」、「裂口」、「決口」。
量詞:A>用於計算人數的單位。如:「一家八口」。B>計算牲畜數量的單位。相當於「隻」、「頭」。如:「三口豬」。C>用於計算器物數量的單位。如:「兩口鍋子」、「一口鋼刀」、「一口枯井」。
一口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一人。《漢書.卷九九.王莽傳下》:「一切調上公以下諸有奴婢者,率一口出錢三千六百。」也稱為「一口子」、「一口兒」。
2.眾口同聲。《新唐書.卷一○三.張玄素傳》:「天下翕然,一口頌歌。」
3.一言,指口氣堅定不變。如:「一口咬定」。《文選.左思.魏都賦》:「四海齊鋒,一口所敵。」
4.計算牲畜、物品的單位名詞。如:「一口羊」、「一口鍋」。《三國演義》第四回:「聞司徒有七寶刀一口,願借與操入相府刺殺之。」
5.咬嚼一下,稱為「一口」。
6.形容數量很少。如:「一口飯」、「一口水」。也稱為「一口子」、「一口兒」。
7.滿口。《兒女英雄傳》第三七回:「只聽他打著一口常州的鄉談道。」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東西從嘴裡出來。如:「吐口水」。
說出、發出。如:「吐露」、「堅不吐實」、「一吐為快」、「慈烏失其母,啞啞吐哀音。」
釋放。如:「窗外的夜來香吐放出濃郁的香氣。」
言詞。如:「談吐優雅」。
胸、腹腔內的東西從嘴裡湧出。如:「吐血」、「嘔吐」、「上吐下瀉」。
把私自占有的東西退還。如:「吐出公款」。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索取。如:「要錢」、「要飯」、「要帳」。
收為己有。如:「這本書我要了。」
值得重視的。如:「重要」、「要職」、「要犯」、「要件」、「要塞」、「要點」、「要義」、「要旨」。
重點。如:「提要」、「摘要」、「要點」、「要義」、「要旨」。
假如。如:「明天要是下雨,我就不去了。」
求。如:「他要我替他辦一件事。」
應該。如:「你要知道,這是不容易的事。」
即將。如:「天要下雨了!」、「他快要來了。」
求取。如:「要求」、「要功」。
強迫。如:「要挾」。
約定。如:「要約」。
咬文嚼字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在詞句上斟酌推敲。元.喬吉〈小桃紅.瓠犀微露玉參差〉曲:「含宮泛徵,咬文嚼字,誰敢嗑牙兒。」《二刻拍案驚奇》卷四○:「好詞,好詞。關情之處,令人淚落,真一時名手!怪不得他咬文嚼字,明日元宵佳節,正須好詞,不免赦其罪犯,召他轉來,為大晟樂正,供應詞章。」也作「咬言咂字兒」、「咬文咂字兒」。
2.譏笑士人迂腐而不知變通。元.蕭德祥《殺狗勸夫》第四折:「哎!使不的你咬文嚼字。」《隋唐演義》第六回:「如遇患難,此輩咬文嚼字之人,只好坐以待斃,何足為用?」
3.形容賣弄文才、裝腔作勢。《金瓶梅》第五○回:「見他在人前鋪眉苫眼,拏班做勢,口裡咬文嚼字,一口一聲只稱呼他薛爺。」《紅樓夢》第二七回:「他們必把一句話拉長了,作兩三截兒,咬文嚼字,拿著腔兒,哼哼唧唧的,急的我冒火。」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表示輕蔑或斥責。如:「啐!你臉皮真厚!」
1.品嚐滋味。《禮記.雜記下》:「主人之酢也,嚌之,眾賓兄弟則皆啐之。」
2.用力吐出。如:「啐一口痰」。
3.發出唾聲,表示鄙夷或憤怒。《二刻拍案驚奇》卷三:「桂娘啐了一啐道:『虧你不羞。』」
喧鬧、嘈雜。如:「市場裡,人聲嘈啐。」
表示鄙夷或憤怒的語氣。《水滸傳》第九三回:「李逵道:『啐!原來是夢,卻也快當!』」
窒息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因外界氧氣不足,或呼吸道阻塞不通,以致呼吸困難或停止呼吸,造成血液中缺氧,二氧化碳濃度過高,嚴重時會引起昏迷,甚至死亡。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