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0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767.4544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一念三千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中國佛教天台宗的基本思想之一。謂眾生一個心念活動,就含括宇宙萬有,輪迴和解脫的一切總和。《止觀輔行傳弘決.卷五之三》:「但以自他等觀推於三假,並未云一念三千具足。」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自然數的第一位。大寫作「壹」,阿拉伯數字作「1」。
單個、不是多數的。如:「一個」、「一張紙」。
相同、一致。如:「一模一樣」、「大小不一」。
專注、純正。如:「一心一意」、「用情專一」。
全、整。如:「一身臭汗」、「一生一世」。
每。如:「一班四十人」、「一頁六百字」。
才、剛剛。如:「一聽就懂」、「天一亮,他便起床。」
放在兩重疊的動詞之間,表示短暫或略微嘗試的意思。如:「動一動」、「問一問」、「聞一聞」。
另外的。如:「蟬,一名知了。」
一旦。表示假設的語氣。如:「一失足成千古恨」。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惦記、懷想。如:「念舊」、「思念」、「想念」、「掛念」、「念念不忘」。
心思、想法。如:「邪念」、「雜念」、「善念」、「一念之間」。
吟誦、誦讀。通「唸」。如:「念經」、「念念有詞」。
就讀、研習。如:「念小學」、「念高中」、「念醫學」。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數目字。百的十倍。大寫作「仟」。
比喻眾多、多數。如:「千方百計」、「千言萬語」、「千頭萬緒」、「千山萬水」、「智者千慮,必有一失。」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自然數的第三位。大寫作「參」,阿拉伯數字作「3」。
數量是三的。如:「三個」、「三人成虎」、「三代同堂」。
表示多數、多次。如:「三番兩次」、「一問三不知」。
一念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一動念之間。《文選.李陵.答蘇武書》:「每一念至,忽然忘陵。」《文選.江淹.詣建平王上書》:「是以每一念來,忽若有遺。」
2.佛教用語:(1)指一口氣的時間。往生淨土決疑行願二門:「稱阿彌陀佛盡一氣為一念。」(2)指心念活動最短的時間。《仁王般若波羅蜜經.卷上》:「九十剎那為一念,一念中一剎那經九百生滅。」
智顗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南朝陳、隋時代的一位高僧。俗姓陳,字德安,荊州華容(今湖北潛江西南)人。中國佛教天台宗四祖。也是實際的創始者。十八歲投湘州果願寺法緒出家,二十三歲拜慧思為師,修習禪法,證得法華三昧。並廣弘教法,創五時八教的判教,發明一念三千,圓融三諦的思想,成立天台宗的思想體系。隋文帝授予「智者」之號。世稱「智者大師」。著有《法華玄義》、《法華文句》、《摩訶止觀》各二十卷及《四教義》等傳也,生前度僧四千餘人,傳業弟子三十二,以灌頂、智越等最著名。
觀不可思議境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在止觀實踐上,天台宗所重為:在觀不思議境上,有思議及不思議的區別。思議境可說是藏、通、別三教之對境;不思議境是圓教之對境。依此觀不思議境之觀法實踐,將十乘觀法用於日常現實之中,從而體悟一念三千妙理無窮,同時也為利益一切眾生而悉發菩提心。這是天台大師強調止觀門之妙理,並具備現實利益的特色。
天台宗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中國佛教宗派之一。隋僧智顗所創,因智顗晚年居住天台山,故稱為「天台宗」。以《法華經》為主要教義根據,故也稱為「法華宗」。強調止觀雙修的原則,發明一心三觀、圓融三諦、一念三千的道理。以五時八教判釋整體佛法。在傳承系譜上,尊龍樹為初祖,以北齊慧文為二祖,慧思為三祖,智顗是四祖。自智顗以來,代代相傳。十一世紀初,因爭論智顗《金光明玄義廣本》的真偽,分為山家和山外兩派。山外不久衰微,今所傳者都是山家派。
摩訶止觀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書名。十卷。隋智顗講述,弟子灌頂筆錄。闡述天台止觀的學說,發揮一念三千的禪法。為天台宗最重要的著作之一。
:::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