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04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923.08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上第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最高等級或最優異的品質。《後漢書.卷三四.梁統列傳》:「其四方調發,歲時貢獻,皆先輸上第於冀。」唐.李華〈贈禮部尚書清河孝公崔沔集序〉:「關外諸侯,公為上第,由是分掌選署,仕進之族知勸焉。」也作「上等」。
2.考試成績最優的等第。《後漢書.卷九.孝獻帝紀》:「試儒生四十餘人,上第賜位郎中。」唐.許堯佐《柳氏傳》:「明年,禮部侍郎楊度擢翊上第,屏居間歲。」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指物體的高處、表面或邊側。與「下」相對。如:「上面」、「樓上」。
在前面的:A>表示時間或次序在前面的。如:「上一位」、「上個月」。B>表示最好的、優等的。如:「上等貨」、「三十六計走為上策」。
在上位的、地位高的。如:「皇上」、「君上」、「上級」、「上流社會」。
去、到。如:「上街」、「上學」、「上班」、「上菜市場」。
添加、塗抹。如:「上油」、「上漆」、「上藥」、「上顏色」。
安裝、旋轉。如:「上刺刀」、「上螺絲」、「上緊發條」。
進呈。如:「上表」、「上菜」、「上書」、「上奏」。
刊登、登載。如:「上報」、「上頭條新聞」。
表示範圍或某方面。如:「路上」、「世上」、「文學上」、「感情上」。
置於動詞之後:A>表示動作的開始、持續或結束。如:「愛上」、「考上大學」、「關上大門」、「迷上武俠小說」。B>表示動作的方向。如:「爬上去」、「跳上來」、「騎上去」。
中古聲調四聲(平、上、去、入)之一。如「董」、「腫」、「止」、「旨」等字。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次序、等級。如:「次第」、「等第」。《後漢書.卷九.孝獻帝紀》:「九月甲午,試儒生四十餘人,上第賜位郎中,次太子舍人,下第者罷之。」
病入膏肓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地約在今之陝西省興平縣東南的槐里城。到了戰國孝公時定都咸陽,直到秦王政二十六年統一天下,建立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大一統的帝國。 (2) 緩:春秋時秦國名醫,生卒年不詳。 (3) 為:指醫治。 (4) 豎子:兒童。 (5) 肓:音ㄏㄨㄤ,人體心臟下、橫隔膜上的部位。 (6) 膏:古代稱心下脂肪。 (7) 達:指針。
紙上談兵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今甘肅省天水縣。莊公時徙居大丘,今之陝西省興平縣東南的槐里城。秦王政二十六年 統一天下,建立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大一統的帝國。 (2) 趙:戰國時趙國。戰國時七雄之一。約統有今河北省南部及山西省北部一帶。 (3) 長平:地約當今山西省高平縣西北。 (4) 趙奢:戰國時趙國人,生卒年不詳。秦伐韓時,韓請救於趙,趙以為將,大破秦軍,號馬服君。 (5) 藺相如:戰國時趙國人,生卒年不詳。趙惠王時,秦昭襄王欲以十五城池,易換趙國的和氏璧,相如懷璧前往,見秦王無償城的誠意,乃完璧歸趙。後來在秦、趙澠池之會,智辯秦王,使趙王免於屈辱,遂封為上卿。 (6) 病篤:病勢沉重。 (7) 廉頗:戰國時趙國...
不遺餘力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時重用張儀,以連橫政策離間六國。昭襄王用范雎採遠交近攻之策向東擴展。秦王政二十六年統一天下,建立歷史上第一個大一統的帝國。
福祿貝爾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他,為愛與榜樣而已」。三、於1837年,在布朗根堡設立一所幼兒學校,1840年改名為幼稚園,此為世界上第一所幼稚園。四、幼稚園教育之三項基本原則(1) 順應幼兒自我發展:幼兒發展是循序漸進的,不可跳躍,教育者應注重幼兒本性與需要,順應其自然發展使獲均衡的發展。(2) 自發活動:在教師的指導與鼓勵下,能自動自發。(3) 社會參與:幼稚教育應訓練幼兒瞭解自己與社會關係。五、採「恩物教學」,即用各種恩物來組成有系統的活動,以啟發幼兒建造、審美以及聯想的能力。六、教學上福氏特別重視「遊戲」與「恩物」,認為是培養兒童自動直觀的基本...
抱薪救火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益之後於秦。地約在今甘肅省天水縣。後於秦孝公時,用商鞅變法圖強。秦王政二十六年統一天下,建立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大一統的帝國。〔參考資料〕 《淮南子.主術訓》夫水濁則魚噞,政苛則民亂,故夫養虎豹犀象者,為之圈檻,供其嗜欲,適其饑飽,違其怒恚,然而不能終其天年者,形有所劫也。是以上多故則下多詐,上多事則下多態,上煩擾則下不定,上多求則下交爭。不直之於本而事之於末,譬猶揚堁而弭塵,抱薪以救火也。另可參考:《史記.卷四四.魏世家》
以蠡測海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離間六國。昭襄王用范雎採遠交近攻之策向東擴展。秦王政二十六年(西元前二二一年)統一天下,建立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大一統的帝國。 (4) 李斯:?∼西元前208,字通古,楚國上蔡人。從荀子學帝王之術,後受秦始皇重用,入秦為相。秦統一天下後,主張廢封建,定郡縣,行禁書令,統一文字。後為趙高所害,腰斬於咸陽市。 (5) 酈食其:號廣野君,生卒年不詳。陳留高陽人,秦末辯士。曾謁劉邦,說陳留,又說齊,下七十餘城。及韓信襲齊,齊以為受騙,遂烹食其。食其,音|ˋ ㄐ|。 (6) 齊:周武王封姜太公於此,位於今山東省一帶。傳至戰國時,被權臣田氏篡奪。後為秦國所滅。 (7) 以筦闚天:透過管子看天。筦,音ㄍ...
東山再起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05.清.錢謙益〈歸文休七十序〉:「吳中輇材,少年有欲希望其咳吐而不可得者,無何,而其人登上第,操化權,為鉅公國老矣;無何而東山再起,為天子之師,臣稱伊、周,頌功德者,遍朝野矣。」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