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85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329.3102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下雨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水滴自雲層掉落到地面。如:「連續幾個月沒有下雨,河川都快乾涸了。」《三國演義》第五○回:「前面山僻路小,因早晨下雨,坑塹內積水不流,泥陷馬蹄,不能前進。」
乾打雷,不下雨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只聽見打雷,沒有下雨。比喻口頭上說得天花亂墜,卻沒有實際行動。如:「他就是乾打雷,不下雨。成天只會說,不會做。」
東邊日出,西邊下雨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比喻各行其是,彼此互不相干。《三寶太監西洋記通俗演義》第四回:「東邊日出,西邊下雨,天道還在雨處?還在晴處?」
八十年不下雨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歇後語)記他的好晴兒。晴音諧「情」。八十年不下雨是反語,就是沒有情分可記。《醒世姻緣傳》第二二回:「奶奶可是沒的說,咱有地,寧只捨給別人,也不給那夥子斫了頭的,八十年不下雨──記他的好晴兒。」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由高至低、降落。如:「下雨」、「下山」、「下墜」、「順流而下」。《文選.左思.招隱詩二首之二》:「經始東山廬,果下自成榛。」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下雨。《詩經.小雅.大田》:「雨我公田,遂及我私。」《史記.卷六七.仲尼弟子傳.有若傳》:「他日,月宿畢,竟不雨。」
未雨綢繆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鴟鴞在未下雨前,便已著手修補窩巢。語本《詩經.豳風.鴟鴞》:「迨天之未陰雨,徹彼桑土,綢繆牖戶。」比喻事先預備,防患未然。《隋唐演義》第五二回:「況我家雖有預備,積儲幾倉,亦當未雨綢繆,要防自己饑饉。」
鷸蚌相爭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飛來一隻鷸鳥,伸出長長的喙去啄蚌的肉。受到驚嚇的蚌立刻合攏雙殼,把鷸的喙給夾住了。鷸說︰『如果今天不下雨,明天不下雨,你就會被太陽給晒死!』蚌也不甘示弱地說︰『如果你今天嘴拔不出去,明天嘴也拔不出去,很快你也活不了。』雙方爭執不休,誰也不肯讓誰。有一個漁夫經過,就毫不費力地把牠們一起給抓住了。」蘇代接著說道︰「大王啊,今日趙國攻打燕國,燕國必然全力抵抗,兩方僵持不下,我怕在一旁的秦國就是那個漁夫,會趁機消滅趙、燕兩國啊!」趙惠王聽了,覺得很有道理,就取消攻打燕國的計畫。後來這個故事被濃縮成「鷸蚌相爭」,比喻雙方爭執不相讓必會造成兩敗俱傷,而讓第三者獲得利益。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3.即將。如:「我要出門了。」、「天要下雨了。」
1.如果。表示假設的關係。如:「明天要是下雨,我就不去了。」
蜀犬吠日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來,不可前往。在蜀地之南的描述中,岑參提到在邛郲(ㄑㄩㄥˊ ㄌㄞˊ)山麓、瀘水之濱,當地幾乎整年都在下雨,十分潮濕,居民就像處在泉水中的魚。偶爾太陽破雲而出,狗群由於很少看到陽光,受到驚嚇,紛紛對天吠叫。文末岑參表示蜀之北有聖人治世,是北客可以前往之地,亦寄託了自己希望回到中原有所作為的壯志。可惜他壯志未酬,便客死成都。後來「蜀犬吠日」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來形容人少見多怪。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