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64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548.0423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不一致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不整齊、不規格化。如:「這些表格怎麼搞得,大小不一致。」
不一致公式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在述詞演算中,如果一個合適公式關於某解釋的各種可能取值全部為假,則稱為不一致公式或全假公式。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給與。如:「致送」、「致贈」。
招引。如:「招致」、「致禍」。
旨趣、情況。如:「情致」、「興致」、「景致」。
竭盡、盡力。如:「致力」。
傳達、表示。如:「致敬」、「致賀」、「致謝」、「致意」。
獲得。如:「致富」。
使得。如:「導致」、「以致」。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自然數的第一位。大寫作「壹」,阿拉伯數字作「1」。
單個、不是多數的。如:「一個」、「一張紙」。
相同、一致。如:「一模一樣」、「大小不一」。
專注、純正。如:「一心一意」、「用情專一」。
全、整。如:「一身臭汗」、「一生一世」。
每。如:「一班四十人」、「一頁六百字」。
才、剛剛。如:「一聽就懂」、「天一亮,他便起床。」
放在兩重疊的動詞之間,表示短暫或略微嘗試的意思。如:「動一動」、「問一問」、「聞一聞」。
另外的。如:「蟬,一名知了。」
一旦。表示假設的語氣。如:「一失足成千古恨」。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否定詞。有不是、未、非等義。如:「不能」、「不法」、「不久」、「不容易」、「不好吃」、「拿不動」。
用於句末,表示疑問的語氣。如:「你明天陪我去不?」
用來加強語氣,往往與「好」字連用。如:「這場戲好不精彩!」
一致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趨向合一,沒有不同。如:「步調一致」、「言行一致」、「一致同意」。漢.班固〈幽通賦〉:「三仁殊於一致兮,夷惠舛而齊聲。」
不一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不相同、不一致。如:「這件事該怎麼做,大夥意見不一。」《後漢書.卷三○下.郎顗襄楷列傳.郎顗》:「夫龍形狀不一,小大無常,故《周易》況之大人,帝王以為符瑞。」南朝梁.劉勰《文心雕龍.諧讔》:「夫心險如山,口壅若川,怨怒之情不一,歡謔之言無方。」
眾口鑠金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眾口所毀,雖金石猶可銷。語出《國語.周語下》:「眾心成城,眾口鑠金。」引申為眾口同聲,往往積非成是。如:「我們不怕事情有多複雜,只怕真相未白之前大家眾口鑠金,積非成是,到時候就麻煩了。」也作「群口鑠金」。
口蜜腹劍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語本《資治通鑑.卷二一五.唐紀三十一.玄宗天寶元年》:「尤忌文學之士,或陽與之善,啗以甘言,而陰陷之。世謂李林甫『口有蜜,腹有劍。』」形容一個人嘴巴說得好聽,而內心險惡、處處想陷害人。明.王世貞《鳴鳳記》第二五齣:「這廝口蜜腹劍,正所謂慝怨而友者也。」
眾志成城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眾人一心,力量堅固如城。比喻團結一致,同心協力。清.梁章鉅《歸田瑣記.卷二.炮說》:「故曰兵無常形,地無常勢,果能眾志成城,則又何炮之不可用乎!」也作「眾心成城」、「眾心如城」。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