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345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62.5033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不宜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不恰當、不合宜。三國蜀.諸葛亮〈出師表〉:「宮中府中,俱為一體,陟罰臧否,不宜異同。」《紅樓夢》第一五回:「但吾輩後生甚不宜鍾溺,鍾溺則未免荒失學業。」
不宜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事情急迫須立刻處理,不應拖延。《三國演義》第六○回:「此非統之謀;是法孝直得張松密書,言事不宜遲,只在早晚當圖之。」《文明小史》第三三回:「事不宜遲,明天就把這樁公事發出去罷。」
冤家宜解不宜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諺語)雙方有冤仇,應當設法消解,不該繼續結冤。《精忠岳傳》第八回:「岳大爺暗想:『冤家宜解不宜結』。我只是守住了這大門,四面皆有小弟兄把守,諒他不能進來;等到天明,他自然去了。」
不宜屢舞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舞蹈禮俗。宴飲中起舞,本為漢朝(西元前206∼西元220)時之風俗,賓主之間的禮貌。受邀不答舞,固屬不敬(見蔡邕不起舞),但屢舞不止,也有失儀態。三國時代之吳國(西元222∼西元280)孫權(西元182∼西元252)嫁從女,該女係顧雍(?∼西元243)甥,乃邀顧雍父子及其孫顧譚參加婚宴。該時顧譚任選曹尚書,見任貴重。是日,孫權甚歡。顧譚酒醉,三次起舞,舞不知止。顧雍內怒。次日,訶責其孫顧譚曰:「……汝之於國,寧有汗馬之勞,可書之事邪?但階門戶之資,遂見寵任耳,何有舞不復知止?雖為酒後,亦由恃恩忘敬,謙虛不足,損吾家者必爾也。」
《三國志.吳書.卷五十二》。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否定詞。有不是、未、非等義。如:「不能」、「不法」、「不久」、「不容易」、「不好吃」、「拿不動」。
用於句末,表示疑問的語氣。如:「你明天陪我去不?」
用來加強語氣,往往與「好」字連用。如:「這場戲好不精彩!」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應該、應當。如:「不宜喧鬧」、「不宜妄自菲薄」。
妄自菲薄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過於自卑而不知自重。《文選.諸葛亮.出師表》:「誠宜開張聖聽,以光先帝遺德,恢弘志士之氣,不宜妄自菲薄。」《老殘遊記》第六回:「天地生才有限,不宜妄自菲薄。」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阻隔不通。如:「堵塞」、「阻塞」、「閉塞」。《文選.諸葛亮.出師表》:「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義,以塞忠諫之路也。」
鞭辟入裡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鞭辟,督策鼓勵。鞭辟入裡指為學能自我鞭策,往精微深處研究。[例]讀書要能鞭辟入裡,不宜輕率馬虎。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因而。《漢書.卷二九.溝洫志》:「於是關中為沃野,無凶年,秦以富彊。」三國蜀.諸葛亮〈出師表〉:「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義,以塞忠諫之路也。」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