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1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609.3992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不知稼穡之艱難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尚書.無逸〕記載,周公還政於成王,恐成王貪圖享樂而荒廢政事,特別叮嚀成王:「君子所其無逸,先知稼穡之艱難,乃逸,則知小人之依。相小人,厥父母勤勞稼穡,厥子乃不知稼穡之艱難,乃逸乃諺,既誕,否則侮厥父母曰:『昔之人無聞知。』周公認為君王應先了解人民耕耘收割之辛苦,然後再圖安逸。因為能了解民間疾苦的人,才會愛惜民力,惠愛百姓。而一般農家子弟,未體驗耕耘收割之艱辛,卻貪圖安逸享受,習以為常,反而輕侮父母沒有知識。
  周公以小民稼穡之事為喻,諄諄告誡,旨在提醒成王,不可忘本,應知創業維艱,守成不易,憂勞所以興邦,逸豫足以亡國。勉成王勤奮自勵,為民謀福。周公舉稼穡為例,以小喻大,深含哲...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代詞:此、這、這個。用以代替人、事、物。如:「言之成理」、「取而代之」、「總而言之」、「取之不盡,用之不竭」。
助詞:相當於「的」。如:「莫逆之交」、「緩兵之計」、「前車之鑑」、「在天之涯」、「三分之一」、「三口之家」。
往、到。如:「不知所之」、「吾欲之南海」、「先生將何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否定詞。有不是、未、非等義。如:「不能」、「不法」、「不久」、「不容易」、「不好吃」、「拿不動」。
用於句末,表示疑問的語氣。如:「你明天陪我去不?」
用來加強語氣,往往與「好」字連用。如:「這場戲好不精彩!」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不容易。如:「難關」、「困難」、「難事」。
使人受困。如:「這問題把他難倒了。」
不好。如:「難聽」、「難看」、「難吃」、「難聞」。
不敢、不能。如:「難免」、「難保」、「難言之隱」。
災害。如:「災難」、「苦難」、「空難」、「多災多難」、「倖免於難」。
質問、責備。如:「責難」、「非難」。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洞悉、了解。如:「知道」、「知曉」、「知心」、「知己知彼」、「一無所知」、「知人知面不知心」。
學問、識見。如:「求知」、「無知」、「知識」。
使知道。如:「告知」、「知會」、「通知」。
有交情的好友。如:「舊雨新知」、「他鄉遇故知」。
招待、禮遇。如:「知客」。
主持。如:「知縣」。
意識、感覺。如:「知覺」、「草木無知」。
知遇:受人賞識而得到優厚的待遇。如:「知遇之恩,自該銘記在心。」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禾的穗和果實。亦泛指農作物。如:「莊稼」。《詩經.豳風.七月》:「十月納禾稼。」
耕作。如:「耕稼」、「稼穡」。《詩經.魏風.伐檀》:「不稼不穡,胡取禾三百廛兮?」唐.韓愈〈圬者王承福傳〉:「粟,稼而生者也。」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困苦、困難。如:「艱難」、「艱困」、「艱苦」、「艱險」、「文字艱深」。
稼穡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播種與收穀。為農事的總稱。《孟子.滕文公上》:「后稷教民稼穡、樹藝五穀,五穀熟而民人育。」《初刻拍案驚奇》卷一五:「我當初實是不知稼穡,被人鼓舞,朝歌暮樂,耗了家私。」
艱難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艱辛困難。《後漢書.卷三.肅宗孝章帝紀》:「朕在弱冠,未知稼穡之艱難。」《儒林外史》第一六回:「自從我病倒,日用益發艱難。」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成熟可收割的穀物。《晉書.卷五二.阮种傳》:「如農者之殖磽野,旱年之望豐穡。」
1.收割穀物。《詩經.魏風.伐檀》:「不稼不穡,胡取禾三百廛兮?」
2.耕種。漢.桓寬《鹽鐵論.錯弊》:「古之仕者不穡,田者不漁。」
3.愛惜、節儉。《左傳.昭公元年》:「大國省穡而用之,其何實非命。」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