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7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313.657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並舉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同時提出。《漢書.卷八.宣帝紀》:「唯恐羞先帝聖德,故並舉賢良方正以親萬姓,歷載臻茲,然而俗化闕焉。」《醒世姻緣傳》第七八回:「二罪並舉,三十個板子,把腿打的劈拉著待了好幾日。」
五育並舉的教育方針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五育並舉的教育方針」是蔡元培在民國元年(1912)擔任民國成立後第一任教育總長時,於其發表之〔對於教育方針之意見〕一文中所提出。蔡氏根據民主國家的需要,為養成共和國民健全之人格,提出了軍國民教育、實利主義教育、公民道德教育、世界觀教育和美育「五育」並舉的教育方針。此一教育方針,是對清季學部「忠君、尊孔、尚公、尚武、尚實」五項教育宗旨的修正。蔡氏認為尚公即公民道德教育;尚武即軍國民教育;尚實即實利主義教育;而忠君與共和政體不合,尊孔與信仰自由相違,所以刪去,代之以世界觀教育,以迎合世界潮流,打破人我彼此的偏見。
  此五者雖有緩急主輔之不同,卻都不可偏廢。其所持的理由是:「譬之人...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一起、同時。如:「並列」、「手腦並用」、「群雄並起」、「齊頭並進」、「並行不悖」。
而、且。連接詞。如:「並且」、「他到補習班報名,並繳交補習費。」
用於否定詞前,以加強否定語氣。如:「事情並非如此。」、「你別誤會,我並無惡意。」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扛起、抬起、往上托。如:「舉手」、「高舉」、「舉重」、「舉頭望明月」。
提出。如:「舉例」、「列舉」、「檢舉」。
推選。如:「選舉」、「推舉」。
全部的、整個的。如:「舉世聞名」、「舉國歡騰」、「舉世公認」、「舉國上下」、「舉家遷移」。
行為、動作。如:「舉止」、「壯舉」、「義舉」、「善舉」、「一舉一動」。
起、興起、發動。如:「舉義」、「百廢待舉」、「大舉進攻」。
生養。如:「一舉得男」、「中年舉子」。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5.數事並舉而論時用。《禮記.中庸》:「天地之道,博也,厚也,高也,明也,悠也,久也。」
後現代美學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能涵蓋的範圍,因此將後現代主義文學看作一個獨立的文學思潮,和古典主義、浪漫主義、現實主義以及現代主義並舉。 後現代文學特徵和通常意義上的思潮、流派不同,後現代主義文學既不是指稱一個具體的作家或批評家的群體,也不存在被廣泛認同的綱領和宣言。不僅如此,後現代文化是一種沒有中心的多元文化,寬容各種不同的標準,主張「持續開發各種差異並為維護差異性的聲譽而努力」。正是出於這個原因,後現代主義文學內部分支流派眾多,各種思潮雜蕪,很多後現代作家和批評家的自我理論體系本身就存在矛盾之處。儘管如此,對後現代主義文學的主要特徵還是可以做出一...
庾信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庾信(513年-581年)字子山,南陽新野(今屬河南)人。是南北朝文學的集大成者。 生平庾肩吾之子,早年曾任南朝梁湘東國常侍等職,隨父及徐摛、徐陵出入禁宮。又曾出使東魏,「文章辭令,盛為鄴下所稱」。 著作代表作有《哀江南賦》、《枯樹賦》等。他的詩歌,則初步融合了南北詩風,對唐詩有重要影響。有《庾子山集》傳世。 評價他的駢文、駢賦,可與鮑照並舉,代表了南北朝駢文、駢賦的最高成就;他的辭賦與徐陵一起被稱為「徐庾體」,史評其寫作風格「綺艷」,杜甫又稱其「清新」、「老成」。此六字者,詩家難兼,子山備之。
劉楨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人名。(西元?~217)字公幹,三國魏東平人,建安七子之一。性格剛烈,善辭令,有逸才,以文章見重於曹操,並舉用為丞相幕僚。劉氏長於五言詩,詩風勁挺,不重文辭雕飾,似古詩十九首。曹丕曾讚美其詩為「妙絕時人」,鍾嶸《詩品》亦列為上品,惜作品流傳甚少,僅存十五首詩。
煢獨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孤單的樣子。《楚辭.屈原.離騷》:「世並舉而好朋兮,夫何煢獨而不予聽!」《初刻拍案驚奇》卷二○:「縱教血染鵑紅,彼蒼不念煢獨。」
蘇聯解體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放與再建設的時代:他允許私人合作企業成立。戈巴契夫先後和美國總統雷根(註6.)和布希(註7.)會面,並舉行裁減軍備談判。逐漸的東方陣營出現裂痕。西元1989年8月,波蘭舉行公民選舉,首次由非共產黨人當選總理。西元1989年11月9日,發生了一件具有象徵意義的事:西元1961年,建立於東、西德之間,防止東德人自東邊向西逃亡的柏林圍牆被拆毀了。接連數月,共產黨政體相繼垮台。12月,捷克斯洛伐克的反共產黨份子哈維爾當選總統。羅馬尼亞的尼古拉.希奧塞古政權被推翻。民主政府在匈牙利、波蘭和捷克斯拉夫等國家建立起來,東、西德宣告統一...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