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45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329.4111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五方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中國與四夷。《禮記.王制》:「五方之民,皆有性也。」
五方雜處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各地的人聚居一起。形容居民複雜。《鏡花緣》第二七回:「此國人為何生一張豬嘴?而且語音不同,倒像五方雜處一般,是何緣故?」也作「五方雜厝」。
五方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佛教寺院供奉的五尊佛。中央是毗盧遮那佛,象徵理智不二;左邊第一位為南方寶生佛,象徵福德;第二位是東方阿閦佛,象徵覺性;右邊第一位是西方阿彌陀佛,象徵智慧;第二位是北方不空成就如來,象徵事業。也稱為「五智如來」。
五方雜厝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各地的人聚居一起。形容居民複雜。《漢書.卷二八.地理志下》:「是故五方雜厝,風俗不純。」也作「五方雜處」。
五方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一種民間風俗。在人臉上塗油彩,扮成鬼卒,手拿著鋼叉,往各處奔跑,算是驅除野鬼的意思。《儒林外史》第四回:「眾和尚喫完了齋,洗了臉和手,吹打拜懺,行香放燈,施食散花,跑五方,整整鬧了三晝夜,方纔散了。」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四個角都是直角的四邊形。如:「正方」、「長方」。
方形的。如:「方糖」、「方桌」、「方塊酥」、「魔術方塊」、「天圓地方」。
整齊。如:「格局方正」、「字體方正」。
端正、正直。如:「方正不阿」、「品行方正」。
位置。如:「方向」、「地方」、「東方」、「四方」、「四面八方」。
一邊或一面。如:「方面」、「對方」、「雙方」。
某一區域的。如:「方志」、「方言」、「方音」。
辦法、法子。如:「方法」、「方略」、「方式」、「千方百計」、「教導有方」。
配藥的單子。如:「祕方」、「偏方」、「處方」、「藥方」。
剛、才。如:「方才」、「書到用時方恨少」。
當、正在。如:「方今」、「方興未艾」、「來日方長」。
數學上指一個數自乘若干次的積。如:「平方」、「立方」、「乘方」、「次方」。
量詞。用於計算方形物品的單位。相當於「塊」、「個」。如:「三方圖章」、「一方手帕」、「硯臺一方」。
部首。
姓。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自然數的第五位。大寫作「伍」,阿拉伯數字作「5」。
數目是五的。如:「五個」、「五子棋」、「五線譜」、「陰陽五行」、「五權憲法」、「五體投地」。
次第是五的。如:「五更天」、「小學五年級」。
出言不遜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參考詞語︰出言無狀注音︰ㄔㄨ |ㄢˊ ㄨˊ ㄓㄨㄤˋ漢語拼音︰chū yán wú zhuàng釋義︰無狀,無禮。「出言無狀」猶「出言不遜」。見「出言不遜」條。 01.《西遊記.第三三回》:「這潑猴頭,出言無狀。前者觀音來說放了他,保護唐僧,朕這裡又差五方揭諦、四值功曹,輪流護持,如今又借天裝,天可裝乎?」 02.《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七三回》:「那一年跟隨他小主人入京鄉試。他小主人下了第,正沒好氣,他卻自以為本事大的了不得,便出言無狀起來。」 參考詞語︰口出不遜注音︰ㄎㄡˇ ㄔㄨ ㄅㄨˋ ㄒㄩㄣˋ漢語拼音︰kǒu chū bù xùn釋義︰即「出言不遜」。見「出言不遜」條。 01.《...
風調雨順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突然有五人乘馬車,後面跟著二人騎馬,到營帳前求見武王。武王覺得很奇怪,就問太公姜尚,太公說:「他們是五方之神,天意要您建立周朝,他們是前來接受派遣的。」武王馬上迎接五神入營,請他們協助驅除紂王,救眾生於水火之中。武王消滅殷商的暴政後,五神完成任務,隨即返回天庭。從此風雨及時,五穀豐收,人民富樂安康,天下太平。「風調雨順」即摘自典源,用來形容豐年安樂,天下太平的景象。
神祇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天神與地祇。泛指神明。唐.李朝威《柳毅傳》:「吾不知子之牧羊,何所用哉?神祇豈宰殺乎?」《西遊記》第七回:「將五行山,召一尊土地神祇,會同五方揭諦,居住此山監押。」
我是貓頭鷹博士,
有問題可以問我喔!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