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7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334.0289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五陰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佛教用語。陰是堆、積聚的意思。佛教稱構成人或其他眾生的五堆成分為「五陰」。分別為色陰、受陰、想陰、行陰、識陰。其中除色陰外,其餘皆屬精神層面。色指組成身體的物質,受指感覺,想指意象、概念,行指意志,識指認識分別作用。由於每一種陰,都是由許多分子積聚而成,故稱為「陰」。《維摩詰所說經.卷上》:「樂觀五陰如怨賊。」也稱為「五蘊」。
五陰世間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佛教用語。指輪迴眾生的每個個體。《止觀輔行傳弘決》卷五之三:「得是三昧故能照三種世間,謂眾生世間、住處世間、五陰世間。」也稱為「五眾世間」、「五蘊世間」。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泛指柔和之氣。與「陽」相對。如:「陰陽調和」。
月亮。如:「太陰」、「陰曆」。
日影。常用來指時間。如:「光陰」、「惜陰」。
黑暗、陽光照不到的地方。如:「陰暗」、「樹陰」。
天氣昏暗的。與「晴」相對。如:「陰天」、「陰雨」。
祕密的、不光明的。如:「陰謀」、「揭人陰私」。
險詐。如:「陰險」、「陰狠」。
女性的、柔性的。如:「陰性」、「陰柔」。
女性的生殖器官。如:「外陰」、「陰部」、「女陰」。
指死亡世界。如:「陰間」、「陰曹地府」。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自然數的第五位。大寫作「伍」,阿拉伯數字作「5」。
數目是五的。如:「五個」、「五子棋」、「五線譜」、「陰陽五行」、「五權憲法」、「五體投地」。
次第是五的。如:「五更天」、「小學五年級」。
五蘊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佛教用語。梵語pañca-skandha的意譯。蘊為堆、積聚的意思。佛教稱構成人或其他眾生的五堆成分為「五蘊」。分別為色蘊、受蘊、想蘊、行蘊、識蘊。其中除色蘊之外,其餘皆屬精神層面。色指組成身體的物質,受指感覺,想指意象、概念,行指意志,識指認識分別作用。由於每一種蘊,都是由許多分子積聚而成,故稱為「蘊」。《般若波羅蜜多心經》:「觀自在菩薩,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照見五蘊皆空。」也譯作「五陰」。
聖人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5.佛教稱見道位以上的修行人,相對輪迴中的凡夫而言。《摩訶般若波羅蜜經》卷二三:「復次,須菩提,菩薩摩訶薩住五陰,如夢、如響、如影、如焰、如幻、如化,能具足無相尸羅波羅蜜,具足戒不缺、不破、不雜、不著,聖人所讚。」
本無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3.佛教用語。指一切現象本性空寂。《肇論疏.卷上》:「故方等深經皆云五陰本無。」
:::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