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820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501.1582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聖人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專稱孔子。《孟子.公孫丑上》:「子夏、子游、子張,皆聖人有之一體。」《儒林外史》第二回:「丁祭肉若是不喫,聖人就要計較了。」
3.古時對天子的敬稱。《禮記.大傳》:「聖人南面而治天下,必自人道始矣。」《新唐書.卷一三九.李泌傳》:「著黃者聖人,著白者山人。」
4.清酒。《三國志.卷二七.魏書.徐邈傳》:「平日醉客謂酒清者為聖人,濁者為賢人。」
5.佛教稱見道位以上的修行人,相對輪迴中的凡夫而言。《摩訶般若波羅蜜經》卷二三:「復次,須菩提,菩薩摩訶薩住五陰,如夢、如響、如影、如焰、如幻、如化,能具足無相尸羅波羅蜜,具足戒不缺、不破、不雜、不著,聖人所讚。」
聖人無常心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聖人無常心」見於〔老子〕第四十二章。〔老子〕書中也有「聖人」的出現,此處所指的是有道德的統治者,猶如儒家所說的「聖王」。這段文字是:「聖人無常心,以百姓心為心。善者吾善之,不善者吾亦善之,德善矣。信者吾信之,不信者吾亦信之,德信矣。聖人在天下,惵惵(或作歙歙)為天下渾其心,百姓皆注其耳目,聖人皆孩之。」
  老子雖然反對人為,對於既有的政治制度和領導者的統治,卻無法徹底反對,或主張消除,因而對領導者寄望其能為聖人;而聖人之治,首在於自己的存心,基於其「道無為」和「人無欲」的信念,以為聖人最好先不要立下自己是一個統治者的心意,否則便成了有意而為,而不能無所不為。此章「聖人無常心」...
聖人之道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聖人之道」四字見朱子〔近思錄〕中所載:「濂溪曰:聖人之道,入乎耳,存乎心,蘊之為德行,行之為事業,彼以文辭而已者陋矣。」又載:「伊川謂方道輔曰:聖人之道,坦如大路,學者病不得其門耳。得其門,無遠之不可到也。求入其門,不由於經乎。……經所以載道也。誦其言辭,解其訓話,而不及道 ,乃無用之糟粕爾。」
  朱子也說聖人不易為,「聖人贊天地之化育」,聖人理當「繼天地之志,述天地之事」。做聖賢並不容易。聖人須能會通古今歷代人事之興衰治亂,而融貫通達。曾說:「某道古時聖賢易做,後世聖賢難做,古時只是順那自然做將去,而今大故費手。」「自古無不曉事底聖賢,亦無不通變底聖賢,亦無關門獨坐底聖賢。...
聖人也有三分錯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諺語)比喻品德智慧再高的人,也有犯錯的時候。
聖人之志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聖人之志指聖人淑世的理想。聖人是儒家心目中最高的人格境界。孔子常以堯舜為聖人典型,後人則以孔子為至聖。聖人的胸襟廣大,愛心無限,且智慧高深,因此能體察天道,而以教化天下人為己任。〔易經‧乾卦‧文言〕說:「所謂大人,他的普愛眾人的精神正與天地的生生之德相呼應;他的啟發眾人,使眾人心地光明,正如同日月的光普照眾民;他定時引導人民生產,正符合四季的時序節奏;他承續先賢先祖,擔負起民族興衰的責任,使自己與民族的命運相結合。」(大人者,與天地合其德,與日月合其明,與四時合其序,與鬼神合其吉凶。)這裡所說的大人境界,正是儒家理想中聖人的心志和境界。〔韓詩外傳‧卷五〕也談到了聖人之志:聖人培養本性而控制...
聖人(軒轅教)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三聖人是軒轅教所指的(1)人道聖人--孔子、(2)地道聖人--墨子、(3)天道聖人--老子。
  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魯國人;生於周靈王二十一年(551, B.C.)八月二十七日。孔子學無常師,嘗問禮於老聃,學樂於萇弘,學琴於師襄。初仕魯,為中都宰,由中都宰而司空,而司寇,並攝行相事,魯國大治;後周遊列國十三年,不見用。年六十八返魯,刪書詩,訂禮樂,贊周易,作春秋,弟子三十,身通六藝者七十二人,開平民教育之先河。孔子學說,以「仁」為中心,內以修己持身,外以安邦定國。「仁」字作為奠定人倫基礎和道德規範,故曰仁者人也,仁者愛人。人文主義目的要使人成為更完美;通天地人之謂儒,儒學成...
伏地聖人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略有知識而自逞其能的人。如:「他以那麼點雕蟲小技,就自以為是地成了伏地聖人。」
聖人聽天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聖人聽天下」指聖明的人統治天下,必先注意為人民著想的五項事情。〔禮記‧大傳〕記載:「聖人南面而聽天下,所且先者五,民不與焉。一曰治親,二曰報功,三曰舉賢,四曰使能,五曰存愛。五者一得於天下,民無不足,無不贍者。五者一物紕繆,民莫得其死。聖人南面而治天下,必自人道始矣。」文中的五項事務,一為訂立親屬的關係,二為酬報有功的人,三為選拔賢德的人,四為任用有才能的人,五為省察所相親愛的人。若能全部做到,則人民無不富足,若有一項差錯,則人民無從保命。這五件事列在治民之前,因為治民是政道,要實行政道,先要從人道開始,由於人道是最根本的。先建立人道,已可以為人民的表率。而報功、舉賢、使能一則建立了任事...
聖人不可欺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聖人不可欺」是〔韓詩外傳‧卷三〕中的一則議論,主要是說明聖人明瞭國家治亂的根本道理,不會被一些似是而非的政治詭論所欺矇。這則議論大致是說:詭詐的人認為古代人與現代人的性情不同,所以治亂也不一樣。因為一般人都缺乏見識,又不會深思熟慮,對當時所能見到的,還可以被欺瞞過去,何況過了千年以後呢。而騙人的對在門前發生的事都能欺騙,何況距離千年的事情!然而聖人卻不受欺騙。因為聖人洞察人性,以自己去推度眾人,用自己的心擬度眾人的心,根據自己的情意擬度眾人的情意。以類推的方式擬度同類事情的狀況,發現道理完全是一致的。只要類型不變,時間再久,理還是一樣。所以性情依循一定的道理,決不迷亂。現代人也不會異於古...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品德崇高、通達事理。如:「聖人」、「神聖」。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