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396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625.0123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人文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人類的禮樂教化。《易經.賁卦.彖曰》:「觀乎天文以察時變,觀乎人文以化成天下。」唐.孔穎達.正義:「人文,則詩書禮樂之謂。」
2.人事。《後漢書.卷七三.劉虞等傳.論曰》:「舍諸天運,徵乎人文,則古之休烈,何遠之有!」
人文薈萃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人類文化集中於一處。比喻傑出人物會聚。如:「本縣自古以來文風鼎盛,是個人文薈萃的好地方。」
人文學科的主要概念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人文學科係指與人類和文化有關或與分析、判斷人類價值和獨特精神有關的學科,包括的研究領域為:現代與古典語言、語言學、文學、歷史學、哲學、考古學、法學、藝術史、藝術批評、藝術理論、藝術實踐,以及具有人文主義方法的其他社會科學。
  人文學科的現代概念是由古希臘文化的教育和訓練體系「派代亞」(Paideia)一字引申而來,原係指西元前五世紀中葉基於詭辯學派的學理所設置的一門普通教育課程,此種博雅教育的目的在發展和諧與均衡發展的個人。人文學科概念的另一個起源,是羅馬時代一種培養辯論家的教育課程。直到中世紀又轉變為基督教的基礎教育課程,包括:三學(trivium)(文法、修辭及邏輯)與四藝...
人文主義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一種歐洲文藝復興時的思潮。十三世紀末興起於義大利,丹第、薄伽邱等為其先驅。主張脫離教會勢力,反對經院哲學,鼓吹人文教育,以倫理、哲學、音樂和修辭學培養高尚的鑑賞力、優雅而機智的風度,重視個人精神的獨立,又不忽略體格的鍛鍊。奠定此後歐洲各國人文教育的基本理想,對整個歐洲文化的發展有相當深的影響。也稱為「人本主義」。
  〔派代亞人文教育改革建議報告〕是由美國人文主義教育哲學家阿德勒(Mortimer J. Adler)所領導的研究小組(The Paideia Group)在一九八二年所提出的一分教育改革建議報告書,中譯又稱之為〔派代亞人文教育改革計畫〕。這本建議報告書可說是一九八○年代的人文主義教育學者對美國基礎學校教育的改革宣言。在此建議報告書發表之後,引起了教育界廣泛的爭辯和迴響,為了回答這些人士所提出的疑難問題,研究小組又於一九八三年發表第二本報告書,名稱為〔「派代亞計畫」的問題及其可行性〕(paideia problems and possibilities)。在一九八四年又提出〔派代亞課程計畫〕...
人文化成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人文化成見(周易.賁卦彖辭),文字是:「剛柔交錯,天文也;文明以上,人文也。觀乎天文,以察時變;觀乎人文,以化成天下。」所稱「天文」係指天體之景象,日有陰睛,月有盈虧,星辰有明滅,就如同陰陽、剛柔交會錯綜,變化萬千一樣。但天體始終循一定軌道運行,究其根本,依然有序。由觀察天體之運行,可以察知四時之變遷,因而知道依節序而作息,才能生活。[周易]以天為尊,天生人,人須法天而行,「人文」係以 「天文」為準,故「人文」是效法「天文」的。
  人依天文而創造人文,最明顯的是在人類社會群居中的倫常。人群中有了倫常,猶如天文中日月星辰各有位,各有運行的軌跡,才不會亂。[禮記]云:「無本不立,無...
人文課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人文課程係包括人文學科研究人類行動的歷史,並探討人類經驗與想像的成果。人文學科的內容除了涉及人類對經驗予以組織、解釋及賦予價值外,尚須充實公民道德的例證,在浩瀚的知識內容、價值與方法中取得共識,為受教者提供最佳的模範。
  人文課程的基本要素有四:
1.作品或人文:內容、形式或結構、媒介、觀點。2.創作者(作家、藝術家、作曲家):觀點、目的(意向)。3.宇宙:文化、心智與情緒之背景。4.群眾(觀眾、讀者、聽眾):批評的欣賞、情感、理解、偏見、感觸。不同的社會之人文課程在上述四個要素雖有偏重,但皆以兩種概念來組織人文課程:
1.文體或形式:著重文學、藝術或歷史作...
人文主義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一種評論運動。以英國詩人兼評論家阿諾德(Paul E. More)的文學和社會理論為基礎,於西元一九一○至一九三○年,在美國展開的一個評論運動。新人文主義深惡於十九世紀浪漫主義與自然主義過分重視人類獸性本能,而主張人性仍需陶冶,良知良能須受理性的驗證。一般而言,此派人士學院氣息濃厚,在政治及藝術方面,態度均趨於保守。
人文精神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人文精神的涵義甚為廣泛,約略而言,乃指強調人的價值。依基督教教義的說法,雖然神是至高無上的存在,但是人在宇宙中的地位,確是一神之下,萬物之上,因而人的價值與地位,高過於動植物。其次,人文精神表現在人性的自由與自主上;人是自我的設計者,不必依循一定的自然法則,去展現自我,人比其他自然存在物,享有較多的自由與自主。此外,人文精神顯現在人對自我的信心上;人自覺地認為自我的命運由我為之決定,人不再求助於超自然的力量。人文精神也表露在自我求取完美上;人自信有能力去提升自我,追求完美。因而為了顯彰人文精神,人們可以透過文化、教育,尤其是藝術,來陶冶自我、美化自我。總之,人文精神可以視為人在追求真、善、...
資訊科技與人文素養的統整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目錄1 資訊科技與人文素養的統整1.1 網路犯罪1.2 正確使用網路的態度1.3 善用網路科技擴大人文關懷 資訊科技與人文素養的統整認識網路規範,了解網路虛擬特性,並懂得保護自己。認識網路犯罪:了解網路犯罪型態,避免誤觸法網及受害。正確使用網路的態度:適時應用資訊科技,透過網路培養合作學習、主動學習的能力。善用網路科技擴大
我是貓頭鷹博士,
有問題可以問我喔!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