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2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703.1228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他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人的行為受到外在的道德價值、社會規範與法律界限等約束,人本身無法自由取捨,這種外在的規範稱為「他律」。
他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皮亞傑(Jean Piaget, 1896~1980)將兒童道德判斷發展分成三個時期。從五歲起至七、八歲左右,兒童從道德的無律,漸漸意識到成人的權威、長輩的命令,以及學校、家庭、社區的一些常規與約制,並認為它們都是神聖不可侵犯的。在這時期裡,兒童的道德行為只是一種盲目的、被動的遵守這些現成的規則與約制,稱為他律期。
  該階段兒童的道德意識尚未發展成熟,道德理性或道德良心尚未形成。兒童還不能作獨立的判斷,其所關心的是由成人規定的法則或命令決定的義務與價值來判斷行為的結果,而絲毫不考慮到意向與關係。這種對成人及權威命令的片面尊重和一律接受的態度,皮亞傑稱之為約制的道德觀(the m...
他律道德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瑞士心理學家皮亞傑(Jean Piaget, 1896~1980)採用觀察實驗法研究兒童的道德發展,發現兒童道德發展可分為兩個階段。第一階段稱為他律期(heteronomous stage)或他律道德(heteronomous morality)。第二階段則稱為自律期(autonomous stage)或自律道德(autonomous morality)。
  依據皮亞傑之見解,大多數的學前兒童(四~七歲)對道德的看法是遵守規範及服從權威才是對的、好的。這些兒童對行為的對錯或好壞的判斷標準,只重視行為結果而不重視行為動機,故又稱為道德的現實主義(moral realism)。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法則、規章。如:「法律」、「定律」、「金科玉律」。
約束。如:「自律」、「律己甚嚴」。
音樂的節拍、高低。如:「旋律」、「音律」。
統一。如:「一律」。
律詩:一種詩的體裁。有固定的格式,並講究押韻、對仗等。有五言與七言兩種。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第三人稱代詞,指你、我以外的第三人。如:「他們」、「你我他」。
別的、另外的。如:「他鄉」、「他日」、「他人」、「他山之石」。
虛指,無固定意義。用在動詞和數量詞之間。如:「吃他一頓」、「唱他幾句」、「喝他幾杯」。
別的地方或其餘的事情。如:「其他」、「離我他去」、「顧左右而言他」。
批判理論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培養學生開放的心靈和民主的素養。2、 訓育輔導:(1) 強調自我反省、尊重、主動學習。(2) 提升「他律」,邁向「自律」(理性)。(3) 顧及經驗與心靈。 中英文關鍵字中文關鍵字:批判理論英文關鍵字:Critical theory 參考資料陳嘉陽(2012)。教育概論(上冊),頁148-152。教甄策略研究中心。陳心怡(2001)。批判的基礎與實踐-論霍克海默的批判理論。東吳大學政治學系碩論文。
赫爾巴特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和「意」相結合。赫爾巴特繼承康德道德哲學的「善意說」,以人的動機為考慮對象。在教育上的內涵而言,為他律(管理、陶冶)到自律。→符合「倫理學」。教材安排:教師給學生的教材應該容易瞭解,且教師所提示給學生的材料或經驗,必須前後銜接,也須重視系統,連貫及活動的特性。課程安排上,也要配合多方面興趣,教學上往「專精」與「廣博」兩方面發展。→符合「心理學」。 教學法赫爾巴特提出四段教學法,對歐洲十九世紀後期的教學法影響甚鉅,但由與用語並非十分明確,故其門生加以改進,變成「五段教學法」並組成「赫爾巴特學派」,使赫爾巴特的思想能繼續存...
嚴苛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嚴厲苛刻。[例]他律己嚴苛,待人寬厚。
道德兩難問題教學法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er)道德發展理論。皮亞傑認為兒童道德發展是從不關切任何規範(無律期),到懼怕權力和權威而遵守規範(他律期),最後發展到能自動遵守規範和表達他所認定的規範(自律期),此時不會盲目迷信權威,行無對錯不僅視其行為後果,且考慮當事人的行為動機。柯柏格承襲皮亞傑的觀點並加以發揚光大,進而提出三時期六階段的道德發展理論,第一期為道德成規前期(preconventional level)約從幼稚園到小學低中年級,又分為兩個階段,第一階段為避罰犯服從導向(避免處罰服從規範),第二階段為相對功利導向(為行為後果得到獎勵而遵守規範);第二...
義務倫理學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的理性抉擇能力,它同時也強調個人自律的價值。康德將道德或倫理學體系區分為:自律(autonomy)和他律(heteronomy)兩種。真正具有道德正面價值的是自律性的道德,由個人自己決定自己行為的準則,而且自動遵循自己所立的法律。康德的義務論倫理學切斷了個人理性與權威之間的聯繫。他雖沒有拋棄對上帝的信仰,可是卻主張,個人應該以天賦的邏輯運用能力和道德直觀,取代對宗教或政治權威的順從。在社會哲學方面,康德的義務論倫理學為自由主義的個體論鋪好了路。 關鍵字中文關鍵字:義務倫理學英文關鍵字:deontology ethics ...
貓頭鷹博士
你喜歡貓頭鷹博士嗎

針對貓頭鷹博士的服務你會給幾顆星呢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