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29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作假     
瀏覽人次:813 收藏人次:0
1.造假。如:「不可作假騙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二一回:「後來慢慢的聽得多了,方才疑心到那江湖上的事情,不能盡信,卻被我設法查出了他許多作假法子。」
2.不率真,故作客套。《金瓶梅》第九八回:「愛姐道:『奴與你是宿世姻緣,你休要作假。』」《醒世姻緣傳》第四四回:「他娘笑道:『好脫氣的小廝!你到忒也不作假哩。』」
弄虛作假     
瀏覽人次:1128 收藏人次:284978
耍花招,以虛偽面目或虛假事物行騙。如:「別在行家面前弄虛作假,徒遭人訕笑而已。」
    
瀏覽人次:26640 收藏人次:7700964
不是真的。如:「假牙」、「假髮」、「假面具」、「假道學」、「虛情假意」、「假戲真做」。
借。如:「假手他人」、「狐假虎威」、「假公濟私」。
設或。如:「假若」、「假如」、「假使」。
休息的日子。如:「假期」、「年假」、「放假」、「寒暑假」、「銷假上班」。
    
瀏覽人次:23884 收藏人次:5186788
興起、振起。如:「振作精神」、「鼓聲大作」、「興風作浪」、「一鼓作氣」。
製、做。如:「作文」、「作畫」、「作惡多端」。
成為、當做。如:「認賊作父」、「看作英雄」。
裝出、表現出。如:「裝腔作勢」、「裝模作樣」。
舉行、進行。如:「作戰」、「作簡報」。
文學藝術方面創作的成品。如:「名作」、「佳作」、「傑作」、「大作」。
作揖:拱手行禮。如:「打躬作揖」。
作料:烹調食物所加的調味材料,如鹽、醋、醬油等。如:「這道菜作料放太多了,反而失去了原味。」
實事求是     
瀏覽人次:32106 收藏人次:1411789
1.做事切實,力求真確。《漢書.卷五三.景十三王傳.河間獻王劉德傳》:「修學好古,實事求是。」
2.按照實際情況,確實辦事。《官場現形記》第七回:「老弟肚裡實在博學,但上頭的意思是要實事求是。你的文章固然很好,然而空話太多。」
    
瀏覽人次:20844 收藏人次:2318144
1.虛假、作假。[例]偽鈔、偽證、偽裝
腳踏實地     
瀏覽人次:14918 收藏人次:2409618
比喻做事切實穩健。元.孫仲章《勘頭巾》第三折:「大古是腳踏實地,你從來本性我須知。」《文明小史》第四八回:「現在挽回之法,須要步步腳踏實地,不作虛空之事。」
偷天換日     
瀏覽人次:7925 收藏人次:785191
近義:弄虛作假,魚目混珠,移花接木,偷梁換柱反義:光明磊落,貨真價實辨似: 「偷天換日」及「移花接木」都是一種詐騙的方法。 「偷天換日」側重於使用騙取的手段改換事物;「移花接木」側重於使用移轉、拼湊的手法改變事物。 偷天換日 移花接木 辨似例句 ○ ㄨ 他真有~的本領,竟然能將這麼重要的秘密情報弄到手。 ㄨ ○ 這捲錄影帶被查出是~而成,終於還了劉老師的清白。
自陳量表     
瀏覽人次:7285 收藏人次:0
性差。由於個人的行為隨時間而有所改變,所以個性測試所測量的行為比能力測試的穩定性差。被測試者容易弄虛作假。測試中的問題明顯,稍有頭腦的求職者往往可以不費吹灰之力就能使自己看起來非常適合於乾某項工作。比如說,為了謀得推銷員的職位,求職者可以把自己說得頗像外向型性格的人。大多數問卷調查表容易被鑽空子,所以預測效度不太理想。在錄用考核(或入學許可)中進行該類測試時,被測試者往往偏向好的一面,即選擇社會所期望的答案,或把自己表現得更好的傾向。]
    
瀏覽人次:3805 收藏人次:117156
2.作假、偽裝。如:「詐降」。《史記.卷八.高祖本紀》:「將軍紀信乃乘王駕,詐為漢王,誑楚。」《遼史.卷一一二.逆臣傳上.耶律重元傳》:「說其父重元詐病,俟車駕臨問,因行弒逆。」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