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435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344.9476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侍郎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職官名:(1)秦漢時郎中令的屬官,主更值執戟,宿衛殿門。東漢時尚書屬官滿一年稱尚書郎,三年稱侍郎。魏晉以來只稱郎。隋朝又稱侍郎,并置員外郎,煬帝時各部置侍郎一人,為尚書的副貳,而改各司侍郎為郎。唐改郎為郎中,以員外郎為之貳,歷代因之。沿至清末,又改各部侍郎為各部副大臣。(2)晉時各王國皆有侍郎,大國四人,小國二人,主掌贊相威儀,通傳教令。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伺候、在身旁陪著。如:「侍候」、「陪侍」、「侍奉」、「服侍」。
負責伺候或隨從他人的人。如:「女侍」、「男侍」、「侍從」。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秦漢時起,官多稱為「郎」。如:「侍郎」、「尚書郎」。《漢書.卷六八.霍光傳》:「時年十餘歲,任光為郎。」
沆瀣一氣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宋.錢易《南部新書.戊集》杜審權,大中十二年知舉,放盧處權。有戲之曰:「座主審權門生處權,可謂權不失權。」又乾符二年1>,崔沆2>放崔瀣3>,譚者稱:「座主門生沆瀣一氣。」 〔注解〕 (1) 乾符二年:即唐僖宗乾符二年,西元875年。 (2) 崔沆:?∼西元881,唐博州人,字內融。崔鉉子。累遷中書舍人。僖宗時以戶部侍郎同中書門下平章事。俄改中書侍郎,兼工部尚書。黃巢軍陷京師,匿張直方弟,被殺。沆,音ㄏㄤˋ。 (3) 崔瀣:唐朝人,生卒年不詳。瀣,音ㄒ|ㄝˋ。
口若懸河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他去做官,他一概辭謝了。每天只是研究學問和談論哲理,就覺得有無上的快樂了。但他後來還是被請去做了黃門侍郎。因為他的知識很豊富,什麼事情講起來都頭頭是道,且又喜歡儘量發揮他的見解,於是太尉王衍就常常稱贊他說:「聽郭象說話,好比懸在山上的河流瀉水,直往下灌注,永遠沒有枯竭的時候。」 補充相近詞:伶牙俐齒、滔滔不絕、妙舌連環、舌粲蓮花 實例參加這場辯論比賽的同學,都是各校決選出來的善辯好手,個個「口若懸河」,雄辯滔滔。若想達到「口若懸河」的境界,必須在研究學問上身下苦功,方有所得,與人交談,才能言之有物,否則使人笑我鄙陋粗俗,...
沽名釣譽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劉廙(西元180∼221),三國魏南陽安眾人,字恭嗣。初為曹操丞相掾屬,轉為五官將文學。魏初,為黃侍郎。弟劉偉與魏諷謀反,本應誅,曹操赦之。魏文帝時,官至侍中,賜爵關內侯。廙,音|ˋ。 (2) 諷:魏諷(?∼西元219),東漢末沛國人,或為濟陽人,字子京。鍾繇任為西曹掾,後與長樂衛尉陳禕謀畫襲鄴城,攻擊曹操。陳禕向曹操告發其謀,魏諷遂被殺。 (3) 鳩合:集合、召集。鳩,音ㄐ|ㄡ。 (4) 華而不實:只開花而不結果。比喻虛浮而不切實際。見「華而不實」。 2、「釣譽」:《漢書.卷五八.公孫弘卜式兒寬傳.公孫弘》元始中,修功臣後,下詔曰:「漢興以來,股肱1>在位,身行儉約,輕財重義,未有若...
不置可否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不說可以,也不說不可以。形容不表示任何意見。※語或本宋.汪藻〈尚書禮部侍郎致仕贈大中大夫衛公墓誌銘〉。 △「模稜兩可」
墨守成規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卒諡恭。 (2) 費禕:西元?∼253,字文偉,三國蜀漢江夏人。劉備時為太子舍人,劉禪立,為黃門侍郎,遷侍中,後為中護軍。魏軍攻蜀,禕為元帥。累升為大將軍,封成鄉侯。後為魏降人郭脩所害。卒謚敬。禕,音|。 (3) 諸葛:諸葛亮(西元181∼234),字孔明,三國蜀漢琅琊人。避亂荊州,劉備三訪其廬乃出。為人足智多謀,忠心耿耿。曾敗曹操於赤壁,佐定益州,使蜀與魏、吳成鼎足之勢。劉備歿,輔助後主劉禪,封武鄉侯。志在攻魏以復中原,乃東和孫權,南平孟獲,與魏長期爭戰,後鞠躬盡瘁,卒於軍中,諡號忠武。 (4) 無虞:沒有憂患、顧慮。
咎由自取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參考詞語︰咎皆自貽注音︰ㄐ|ㄡˋ ㄐ|ㄝ ㄗˋ |ˊ漢語拼音︰jiù jiē zì yí釋義︰猶「咎由自取」。見「咎由自取」條。 01.宋.陳亮《陳亮集.卷一八.啟.謝汪侍郎啟》:「孝敬之道素虧,罹親非罪;營救之誠不至,有枉莫伸。咎皆自貽,情將誰恤!」 參考詞語︰侮由自取注音︰ㄨˇ |ㄡˊ ㄗˋ ㄑㄩˇ漢語拼音︰wǔ yóu zì qǔ釋義︰即「咎由自取」。見「咎由自取」條。 01.清.梁紹壬《兩般秋雨盦隨筆.卷一.毒謔》:「璫怒憤攘臂,至欲自裁,二司力勸而止;雖屬毒謔,實侮由自取也。」 參考詞語︰禍由自取注音︰ㄏㄨㄛˋ |ㄡˊ ㄗˋ ㄑㄩˇ漢語拼音︰huò yóu zì qǔ釋義︰即「咎...
指桑罵槐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槐,三公位焉。」意思是說周代宮庭外植有三棵槐木,太師、太傅、太保等三公朝天子時,要面向三槐。宋代兵部侍郎王祐,曾經親手種三槐於庭,自言子孫必有為三公的。後來他的兒子果然當上宰相,世稱為「三槐王氏」。唐代李公佐在所撰的傳奇〈南柯太守傳〉中,說到淳于棼醉臥槐樹下,夢至大槐安國,出仕南柯太守。夢醒後,始覺大槐安國原是槐樹下的蟻穴。這裡也是用「槐樹」來代表官府。至於桑樹,那就是民間常見的農作植物了,可以作為一般平民百姓的代表。指著桑樹罵槐樹,可解釋為民眾由於畏於威勢,把對官府的不滿一股腦兒向桑樹來發洩吧!在《金瓶梅詞話》第六二回中有一段寫到李瓶兒因為兒子官哥兒被五娘潘金蓮房裡的貓嚇著,結果病死了,因此...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