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侍郎 - 教育百科
ˋ
ˊ
shì láng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shì láng
解釋:
  1. 秦漢時郎中令的屬官,主更值執戟,宿衛殿門。東漢時任尚書屬官滿一年稱尚書郎,滿三年稱侍郎。至唐時改稱郎中,以員外郎為其副。直到清末,又改各部侍郎為各部副大臣。
    【例】兵部侍郎
資料來源: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_侍郎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注音:
漢語拼音: shì láng
解釋:
職官名:(1)秦漢時郎中令的屬官,主更值執戟,宿衛殿門。東漢時尚書屬官滿一年稱尚書郎,三年稱侍郎。魏晉以來只稱郎。隋朝又稱侍郎,并置員外郎,煬帝時各部置侍郎一人,為尚書的副貳,而改各司侍郎為郎。唐改郎為郎中,以員外郎為之貳,歷代因之。沿至清末,又改各部侍郎為各部副大臣。(2)晉時各王國皆有侍郎,大國四人,小國二人,主掌贊相威儀,通傳教令。
資料來源: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侍郎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