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272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393.2591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傳達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傳遞、通報。宋.蘇軾〈故龍圖閣學士滕公墓誌銘〉:「諫官楊繪言,宰相不當以其子判皷院。上曰,繪不習朝廷事,皷院傳達而已,何與於事?」
傳達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公司、工廠或公家機關的建物中,作為看守大門、訪客登記、收發郵件的房舍。如:「訪客請先至傳達室登記。」也稱為「門房」。
課程傳達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課程傳達是指課程正在運作、傳遞、教授給學生;這種課程是屬於教師在實際教學時所實際發生及進行的課程,如葛拉松(A.A. Glatthorn)所指的實際被教的課程,或如吉德拉(J.I. Goodlad)所說的運作課程。基本上涉及課程在學校中實際進行狀況,因此必須注意到學生及教師間的關係及經教師的教學過程,學習歷程是如何建構產生的。
  課程在教室中實際傳達運作的過程中,有兩種觀點影響其運作。一為忠實觀:採取此一觀點者,強調課程實際使用者的所作所為,必須符合原先設計者本意的程度。若實際課程運作愈接近原先之計畫,代表課程傳達的愈成功;因此在忠實觀的觀點下,課程發展的過程必須十分周密,以使...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傳達命令的驛車或官府載人的馬車。《韓非子.喻老》:「天下有道無急患則曰靜,遽傳不用。」唐.李商隱〈籌筆驛〉詩:「徒令上將揮神筆,終見降王走傳車。」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6.告訴。如:「傳達」、「轉達」。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4.傳達、表示。《詩經.小雅.楚茨》:「工祝致告,徂賚孝孫。」《三國志.卷二四.魏書.韓崔高孫王傳.崔林》:「仗節統事,州郡莫不奉牋致敬。」
沉魚落雁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則飛快跑走。」因為魚、鳥、麋、鹿四種動物不辨美醜,即使見到美麗的女子也如同見到其他人般趕緊逃離,藉此傳達世間無絕對的是非美醜的觀念。「沉魚落雁」就從這裡演變而出,但語意沿用魚、鳥因見毛嬙、麗姬等絕色美女而驚畏躲避,借此來讚美女子的容貌美麗出眾。宋朝無名氏《錯立身》第二齣:「看了這婦人,有如三十三天天上女,七十二洞洞中仙,有沉魚落雁之容,閉月羞花之貌。」即以「沉魚落雁」形容女子容貌的美麗。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傳達、傳布。《詩經.小雅.鶴鳴》:「鶴鳴于九皋,聲聞于野。」《呂氏春秋.審應覽.重言》:「與仲父謀伐莒,謀未發而聞其國。」
事半功倍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求吃飽,口渴的人只求解渴」一樣。所以齊國若在此時施行仁政,將正應驗孔子說的:「德行流傳的速度,比驛馬傳達命令還快。」而人民心裡喜悅的程度,會就像脫離兩腳被綁住倒掛的困境一樣。這和古時候的人相比,只要花費一半的心力,就能達到加倍的功效。後來「事半功倍」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來比喻工作效率高。
食古不化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食古不化」原或作「食生不化」。閰爾梅在為《破山和尚語錄》所寫的序言中提及:要以文字來傳達知識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既想言辭精要,又希望沒有缺漏;既想用字絕妙,又希望容易了解。一味地依循往例,就沒有創新;提出驚人的議論,則恐無根據;援用古人的見解,又怕沒有變通。所以特別為《語錄》寫序,以讚揚其典雅脫俗之文風。「食古不化」這句成語,可能就從這裡的「援古恐其食生不化也」演變而出,用來比喻一味守舊而不知變通。出現「食古不化」書證如《四庫全書總目提要.卷一七一.集部.別集類二四.空同集》:「平心而論,其詩才力富健,實足以籠罩一時,而古體必漢魏,近體必盛唐,句擬字摹,食古不化,亦往往有之。」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