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26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314.7161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傷患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受傷的患者。如:「醫生將傷患移入加護病房,以便隨時觀察病情。」
運送傷患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運送傷患以不任意搬動為原則,送醫過程也盡可能等待救護車來救助。但有時為爭取醫療時間,以確保傷患的生命安全,或為減輕或避免傷患再受到傷害,在醫護人員尚未到達之前,有計畫的將傷患運送到目的地。計畫中必須考慮到下列幾個因素及注意事項:
  1.有多少人可以協助;
  2.有多少或何種可用的工具;
  3.傷患的人數及傷勢;
  4.路程的遠近及道路情況;
  5.注意維持呼吸道的通暢;
  6.傷處先處理固定,如止血、骨折固定;
  7.隨時觀察傷勢及患者反應;
  8.計畫安排運送的方法與步驟;
  9....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生病的人。如:「病患」、「傷患」。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皮肉破裂。如:「外傷」、「傷口」、「傷痕」、「刀傷」。
損害、耗損。如:「傷神」、「傷腦筋」、「出口傷人」、「菸酒傷身」。
妨害。如:「無傷大雅」。
感到悲哀、悲痛。如:「悲傷」、「憂傷」、「傷心」、「傷別離」。
奄奄一息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僅存微弱的一口氣。形容生命垂危。[例]車禍傷患被送到醫院時已奄奄一息,最後終告不治。
甦醒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從昏迷中醒過來。[例]經過醫生的急救處理,休克的傷患總算甦醒了過來。
人道主義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目錄1 定義2 內容說明3 關鍵字4 參考資料 定義Humanitarianism可譯為人道主義或人道精神,依其字面上的解釋為:「幫助或改善人民的福祉;拯救人民生命或減輕傷患的痛苦;積極從事增進人民福祉或社會改革的工作」;其最初的起源於十九世紀國際紅十字協會的創立原則,於戰爭期間救援傷患、減輕人類痛苦。(註1) 內容說明近年來,人道主義更進一步解釋為:承認人人生而平等,主張超越性別、階級、年齡、地域、宗教等藩籬,互相尊重扶持,同情老弱殘疾,悲憫受苦...
慰問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安慰問候。如:「慰問傷患」。也作「慰存」。
視民如傷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看待人民如同對傷患,唯恐有所驚擾。形容在上位者對人民愛護之深。《左傳.哀公元年》:「臣聞國之興也,視民如傷,是其福也。」也作「視人如傷」。
馬偕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念丈夫所捐的美金3000元建立了「偕醫館」,成為北臺灣西醫的先驅,「偕醫館」不僅在清法戰爭中救治許多傷患,更是今日「馬偕紀念醫院」的前身。光緒8年(1882),「理學堂大書院」落成,之後又創辦專收女學生的「淡水女學堂」,引進西方的教育和知識。(同註1)明治34年(1901),馬偕病逝於淡水,30年間與門徒走遍北臺灣,傳播基督教義與西方文化,不論是在傳教、醫療或教育方面,都對臺灣有重大影響。 參考書目註1. 吳密察監修,《台灣史小事典》(台北:遠流,2012四版),頁78。註2. 洪淑芬,〈徒步瘴癘大地,長眠珍愛之島〉,《...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