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0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504.7607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兒童統覺測驗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舞蹈治療名詞。是一種有名的、常用的投射測驗,專為兒童所設計。本測驗為一系列實物景觀的圖片,施測時,一張張拿給受試者看,要求受試者根據圖片說出一則故事,盡量鼓勵自由想像,並把浮在心中的故事說出來。主要的原理是個人根據自己的知覺,並利用了人經驗過的主題或情節來描述故事,可以反應了人的幻想或被壓抑的想法。是一種了解人格的心理測驗。
  「兒童統覺測驗」屬於一種主題統覺測驗,由比列克(L. Bellack)於一九五○年為兒童受試者所設計,適合於三歲至十歲兒童使用。其測驗材料是依據心理分析的原理而設計的,由十張擬人化的動物在不同情境活動為主題的畫面所組成。藉由兒童根據圖片所編造的故事,可以將其對父母、兄弟姊妹、大小便訓練、攻擊性、孤獨,及其他有關問題的態度投射出來。
  後來的研究結果發現,以人物為畫片內容對兒童更有臨床價值,於是比列克等乃於一九六五年編製了人物畫片的兒童統覺測驗(CAT-H,H指畫片為human figures)。
  「中國學齡兒童主題統覺測驗」由初正平教授於民國五十七年(1968)編...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睡醒。如:「大夢初覺」。
感官受刺激後對事物的辨識能力。如:「知覺」、「味覺」、「幻覺」。
發現。如:「發覺」、「察覺」、「驚覺」、「自覺」。
領悟、感悟。如:「覺悟」。
賢智之人。如:「先覺」。
啟發、告訴。如:「使先知覺後知」。
睡眠。如:「睡覺」、「睡午覺」。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小孩子。如:「嬰兒」、「幼兒」、「兒童」、「兒戲」、「小兒科」。
年輕人。如:「中華健兒」、「三軍健兒」。
男孩子。如:「兒子」、「男兒當自強」。
兒女的總稱或自稱。如:「吾兒」、「不孝兒」。
附於名詞、代名詞、動詞、形容詞、副詞之後,構成衍聲複詞,與所附的詞合為「兒化音」(注音ㄦ),一般而言沒有意義。如:「花兒」、「那兒」、「老頭兒」、「慢慢兒」。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丈量、度量。如:「測量」、「目測」、「測定」、「測試」。
推想、估量。如:「預測」、「推測」、「猜測」。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小孩子。如:「童話」、「童謠」、「童玩」、「兒童」、「童叟無欺」。
幼小的、未成年的。如:「童年」。
姓。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測試。如:「測驗」、「試驗」、「考驗」。
檢查。如:「檢驗」、「查驗」、「驗血」。
經測試而有效果的。如:「靈驗」、「應驗」。
嘗試而有心得。如:「經驗」。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世代相傳的體系。如:「傳統」、「系統」、「道統」、「血統」。
總括。如:「統計」、「統算」、「統括」。
集結合一。如:「統一」、「統合」。
率領、統領。如:「統率」、「統治」。
器物圓而中空的部分。通「筒」。如:「短統襪」、「長統靴」。
測驗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以一定標準測量能力或成績的方式。如:「智力測驗」、「學科測驗」。
兒童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未成年的男女。唐.賀知章〈回鄉偶書〉詩二首之一:「兒童相見不相識,笑問客從何處來。」
統覺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統覺是康德(I. Kant, 1724~1804)哲學中的重要概念,主要有兩層意義:就感官經驗而言,是認知主體將偶發的或經驗上的心理狀態統合而成為屬於自己的統合經驗;就知性層次而言,是認知主體將直觀所得的內容,用內在於人的先驗範疇形成普遍有效的判斷。
  康德為解決知識如何具有普遍性及必然性的問題,首先探討「先天知識如何可能」。他宣稱主體在認知的過程中,先對經驗界的對象,經過時間、空間的感性直觀形式作用,所形成的許多內容作為概念。然而經過感性作用後的概念並未具有普遍性,仍屬於認知主體主觀的直觀內容。基於知識具有普遍性及必然性的要求,康德進一步以知性的十二範疇將主觀的直觀內容轉化為...
:::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