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68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469.7902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出家人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離家修行的僧尼。《水滸傳》第四四回:「我想公孫勝先生是個出家人,必是山間林下村落中住,不在城裡。」《西遊記》第二五回:「三藏道:『徒弟息怒。我們是出家人,休打誑語,莫喫昧心食。』」
出家人吃八方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諺語)指出家人四處化緣。《文明小史》第八回:「只有出家人吃八方,如今我要吃起和尚來,還成甚麼話呢?」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居住的地方。如:「家庭」、「回家」、「家破人亡」。
屬於家裡的。如:「家產」、「家當」、「家人」、「家業」、「家事」。
家中飼養的。如:「家畜」、「家禽」。
稱專業人才。如:「專家」、「科學家」、「教育家」、「文學家」。
經營某種行業或具有某種身分的人。如:「漁家」、「商家」。
營業場所。如:「酒家」。
學術流派。如:「道家」、「一家之言」、「百家爭鳴」。
自稱或稱別人。如:「自家」、「咱家」、「哀家」、「姑娘家」、「小孩子家」。
對人謙稱自己的親長。如:「家父」、「家母」、「家兄」。
量詞。用於計算家庭、店鋪、大型企業等的單位。如:「十家住戶」、「三家報社」、「開了三家分公司。」、「只此一家,別無分號。」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由裡面去到外面。與「入」相對。如:「出門在外」、「足不出戶」。
產生、發生。如:「出汗」、「出水痘」、「出毛病」、「出事了!」
脫離、離開。如:「出家」、「出軌」、「出走」。
給與、支付。如:「出錢」、「出納」、「量入為出」。
表現、顯露。如:「出現」、「出洋相」、「水落石出」。
超越。如:「出乎意料」、「容貌出眾」、「出人頭地」。
發洩。如:「出氣筒」、「出了口怨氣」。
到。如:「出席」、「出場」、「出勤」、「出庭」。
策劃、擬定。如:「出計謀」、「出主意」、「出題目」。
放在動詞之後,表示動作的效果。如:「拿出好成績」、「看出嚴重性」、「做出這等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具有高度智慧和靈性,使用語言進行溝通,能製造並使用工具的高等動物。如:「人是萬物之靈。」
別人,指自己以外的人。如:「推己及人」、「助人為快樂之本。」
每個人。如:「人盡皆知」、「人手一冊」、「人人為我,我為人人。」
指某種類型或身分的。如:「藝人」、「軍人」、「主持人」。
指品格、性情。如:「文如其人」、「他這個人滿不錯的!」
出家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佛教徒離家成為僧團之一分子的這項行為。《西遊記》第二回:「我常聞得那些猴子精說,他有個大王,出家修行去,想是今番來了。」
家人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一家的人。《詩經.周南.桃夭》:「之子于歸,宜其家人。」《三國演義》第一七回:「受骨肉之蒸嘗,領家人之祭祀。」
2.僕役。《喻世明言.卷一○.滕大尹鬼斷家私》:「把舊屋空著,只做個倉廳,堆積些零碎米麥在內,留下一房家人。」《紅樓夢》第六四回:「再撥兩窩子家人過去伏侍。」
3.《易經》卦名。六十四卦之一。離(☲)下巽(☴)上,表示修家內之道。
披星戴月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 02.《西遊記.第四七回》:「在家人,這時候溫床暖被,懷中抱子,腳後蹬妻,自自在在睡覺;我等出家人,那裡能夠!便是要帶月披星,餐風宿水,有路且行,無路方住。」 參考詞語︰戴月披星注音︰ㄉㄞˋ ㄩㄝˋ ㄆ| ㄒ|ㄥ漢語拼音︰dài yuè pī xīng釋義︰猶「披星戴月」。見「披星戴月」條。 01.元.金仁傑《追韓信.第二折》:「官人每不在家裡快活,也這般戴月披星生受,則麼將謂韓信功名如此艱辛,元來這打魚的覓衣飯吃,更是生受。」 02.《聊齋志異.卷三.毛狐》:「馬問:『何遽言別?』曰:『戴月披星,終非了局。使君自有婦,搪塞何為?』天明而去。」
為虎作倀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3) 歌吟:唱歌吟詩。 (4) 弓:一種弓弩名。 (5) 朝:音ㄓㄠ,早晨。 (6) 禪和:出家人。 (7) 張:張弓而射。 (8) 發其機:觸動機關。 (9) 詰:音ㄐ|ㄝˊ,詢問。 (10) 倀鬼:音ㄔㄤ,傳說中被虎吃掉後又供虎使喚的鬼。〔參考資料〕 ■唐.佚名《原化記》(據《太平廣記.卷四三三.潯陽獵人》引)潯陽有一獵人常取虎為業。於徑施弩弓焉,每日視之,見虎跡而箭已發,未曾得虎。舊說云:「人為虎所食,即作倀鬼之事。」即于其側樹下密伺。二更後,見一小鬼青衣,髡髮齊眉,蹩躠而來弓所,撥箭發而去。後食頃,有一虎來履弓而過,既知之,更攜一隻箭而去,復如前狀。此人速下樹,再架箭,...
隨遇而安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能安於所處的環境。《三俠五義》第六七回:「出家人隨遇而安,並無菴觀寺院,隨方居住。」《七俠五義》第七七回:「你我讀書人,接物待人理宜從權達變,不過隨遇而安,行雲流水。」也作「隨寓而安」。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